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一生先后六次出征匈奴,取得了显赫的战绩,并且留下了“匈奴不灭,无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他的军事生涯从17岁担任票姚校尉开始,首次带领800骑兵深入大漠,表现出色,两次荣获全军最高荣誉,封号“冠军侯”。19岁时,他两次进军河西,歼灭并招降了近10万匈奴士兵,成功地完成了华夏政权首次占领河西走廊的壮举。
在最后一场漠北之战中,霍去病主动率军深入漠北,企图歼灭匈奴的主力。尽管他本意是寻找匈奴单于伊稚斜进行决战,但最终却与匈奴左贤王部发生了激烈的交战。霍去病率军大胜,成功歼灭敌军7万余人。这一战之后,匈奴远遁,漠南地区也没有了王庭。然而,尽管霍去病的成就堪称辉煌,他始终只与匈奴的偏师作战,从未有机会亲自面对匈奴单于率领的最强主力。
霍去病的前四次出征并没有遇到匈奴单于,原因也很简单。他的前两次出征时,只是一个校尉级的军官,带领800骑兵,显然与匈奴单于并不在同一层级。随着他晋升为骠骑将军,并拥有了1万精锐骑兵,他的军事任务逐渐增多,但主要目标一直是河西地区,针对的敌人是驻守在该地区的休屠王和浑邪王,尤其是他的第四次出征,目标主要是迎接休屠王和浑邪王两部的投降。
到了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迎来了最后两次出征匈奴的机会。这时,匈奴单于伊稚斜已经在汉朝的连续打击下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将精兵布置在大漠之北,企图通过静待汉军消耗其兵力。为此,汉武帝再次命令卫青与霍去病分别率领五万精兵出征,目的便是打击匈奴的最高领袖——伊稚斜单于。
这一次,汉武帝显然更偏向霍去病,希望他能够获得与匈奴单于对决的机会。《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提到:“上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意思是,汉武帝在调兵遣将时,专门将最勇敢、最能打硬仗的“敢力战深入之士”安排给了霍去病,且他本应从定襄出发,准备迎战单于。然而,事与愿违,当汉武帝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主力已向东迁移时,立即调整了作战计划,命令卫青从定襄出发,霍去病则被调往东部的代郡。
这一调整,是汉武帝唯一一次在作战前夕更换将领的决定,足见他对霍去病的偏爱和对其能击败匈奴单于的期待。然而,天意难测,霍去病北征两千多里,始终未能遇到匈奴单于,只能与匈奴左贤王部队发生了交战。此后,霍去病再未有机会与匈奴单于直接对决,他于公元前117年去世,未能实现与匈奴单于的决战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