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于公元1908年11月14日,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在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去世。令人惊讶的是,光绪帝死后不到24小时,慈禧太后也随之去世。如此巧合的死亡时间不禁让人产生种种猜测,是否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所毒死?毕竟,两人之间曾经有过长时间的恩怨,而戊戌政变时,谭嗣同等人也曾试图除掉慈禧。因此,慈禧在临终时若真的想要光绪的命,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然而,除了慈禧,许多其他人也曾与光绪发生过矛盾,因此,关于光绪之死的种种猜测纷纷浮出水面。最常见的说法是光绪帝被人毒死,但谁是下毒者却各有不同的论调。
1. 袁世凯毒死光绪
袁世凯因在戊戌政变中揭发了光绪帝的计划,功劳被慈禧和荣禄看重,因此,得到了许多荣宠。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继任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等职务,逐渐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基础。但随着他势力的膨胀,许多满族亲贵对其产生了疑虑。然而,袁世凯最大的心病并非慈禧的猜忌,而是光绪帝对他的仇恨。光绪帝将戊戌政变失败和自己被软禁的痛苦归咎于袁世凯,甚至公开表示要将他置于死地。因此,若袁世凯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提前动手除掉光绪帝也并非不可理解。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中曾提到,光绪帝临终前一天仍然安好,但在服用了袁世凯送来的药后突发病症,最终死去。这种说法虽然广为流传,但缺乏确凿证据。
2. 李莲英毒死光绪
李莲英自九岁入宫,深得慈禧宠爱。尤其在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后,他随慈禧一起去了热河,并最终获得了显赫的地位。李莲英的权力不断上升,最终成为太监中的顶级人物。然而,由于他深得慈禧宠爱,这也导致了光绪帝的深深不满。光绪帝被软禁期间,李莲英与慈禧密切合作,一度有传言称他在慈禧病重时,与慈禧合谋毒死了光绪帝。据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的记载,李莲英曾因害怕光绪复职后对其报复而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做法。然而,这些说法多为道听途说,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更重要的是,光绪帝并未表现出对李莲英的明显敌意,且李莲英作为宫中的大太监,其行事谨慎,未必会冒险对光绪帝下毒。
3. 崔玉贵毒死光绪
崔玉贵曾是慈禧的首席太监,并深得宠信。历史上,他因参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将珍妃投入井中致死,而成为光绪帝的仇人。光绪帝深爱珍妃,崔玉贵的行为无疑让光绪心生痛恨。尽管崔玉贵在慈禧的支持下曾一度得势,但他也明白一旦光绪复职,自己极有可能被追究责任。因此,崔玉贵也可能动手毒死光绪,但同样没有证据证明这一说法。
4. 奕劻毒死光绪
另一种猜测认为是奕劻通过郎中送药的方式毒死了光绪。这个说法源于胡思敬的《国闻备乘》一书。然而,奕劻与光绪帝并无深仇大恨,且奕劻身为亲王,权势稳固,难以理解为何要谋害光绪。这个说法显得有些牵强。
5. 慈禧亲手毒死光绪
还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慈禧因病重而对光绪帝产生了疑虑。据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的记载,慈禧得知光绪帝听闻她病重时露出喜色后愤怒异常,声言“我不能比你先死!”于是命人毒死了光绪帝。然而,这依然是无法证实的传言。
总结:
尽管关于光绪帝之死有多种猜测,但从光绪帝在戊戌变法后的表现来看,他对慈禧极为顺从,几乎没有政治野心,完全没有表现出想要挑战慈禧的意图。此外,光绪帝的健康状况一直较差,早年体弱多病,年纪渐大后疾病缠身,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根据清宫太医的记录和外国医生的诊断,光绪帝的病情已进入晚期,几乎无药可救。因此,综合来看,光绪帝死因更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疾病,而非外部他人的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