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元年的寒冬,随着宣统皇帝的逊位,大清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然而,此时有一位年过五十的老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从荒凉的戈壁穿越而来,他用马粪辨别道路,脑海中萦绕的唯一念头就是要匡扶大清。这位逆流而上的老人,正是清末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升允。
在清末,升允被视为治国的栋梁,其行事风格也相当独特。在慈禧七十大寿之际,整个朝廷上下都在巴结讨好,许多亲王甚至暗示地方官员要献礼祝寿,纷纷大方解囊,以求取悦。然而,只有升允独树一帜,不仅拒绝奉献一分钱,还上书请求停止这种浪费民脂民膏的做法,显示出他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注。
当时,升允以陕西和甘肃两省总督的身份守护着中原的要地,管辖的西安城驻扎有四千多名八旗军。在武昌起义之后,陕西的暴动迅速席卷而来。一天之内,新军攻入了这座古城,期间主将和三千多名官兵战死沙场。新军在攻占西安后,由于权力争夺发生了内乱。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升允得知情况后,毅然决然在除夕夜带领二十个营的甘军出征,最终在当天便夺回了礼泉。
新军的参谋以为升允对政局变化一无所知,便主动前去通知,没想到刚踏入营地就被升允以“为了国家”的理由立即处决。此后,升允带领甘军一路攻城拔寨,连续攻占了二十多个城池,从除夕之夜一直战斗到元宵节。随着局势的恶化,袁世凯意识到形势严峻,急忙率领精锐部队驰援陕西。这时,甘军内部也开始产生动摇,士兵们心中明白了宣统已逊位,然而又不知为何而战,升允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新军招募儒生前来劝降。
此刻,升允环顾四周,眼前的士兵们弹尽粮绝,衣衫褴褛,状况令人心痛。面对如此惨状,升允悲声呼号,痛斥袁世凯的欺君之举。他作为清朝最后的边疆大臣,最终在重兵围剿之下不得不退回甘肃。为了能够在西安城内妥善安置皇室生活,他电请袁世凯授予陕西都督,然而却遭到无情拒绝。后来的岁月里,升允为清朝复辟奔波劳碌,这位在慈禧寿辰时毫无所求的封疆大吏,在慈禧逃亡时甚至化身车夫全力相助,然而却最终因复辟的奔波艰辛而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