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年,曹操和刘备联合攻打吕布的下邳。
为何曹操和刘备会一起对付吕布呢?
刘备的理由很简单:当初吕布在困境中向我投降,我曾试图将其收为部下,可谁知吕布不但没有感激我,还背叛了我,不仅没有像关羽、张飞那样心存感恩,反而抢走了我辛辛苦苦打下的一片土地。
曹操则有他的考虑:他本来也有心收吕布为下属,但吕布拒绝了他。当时曹操正忙于与袁绍的战斗,为了防止内乱,他不想让后方出事。而吕布在此时死守下邳,显然成为了一个隐患,所以曹操决定联手刘备一举消除这个威胁。
当时吕布的力量和地位,显然不足以与曹刘联军抗衡。那么,为什么他不选择低头认输,而是坚持在下邳做最后的抵抗呢?
原因很简单,吕布并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撑。他虽然凭借自身的武力一路打拼,但并没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家族背景或强大势力。所以他必须依赖于别人。在吕布背后,站着徐州的利益代表——陈宫。
在《三国演义》里,陈宫因为理念上的分歧,最终脱离了曹操阵营,选择支持吕布。但历史中的陈宫,实际上是徐州势力的代表,他与曹操合作的初衷并非为了曹操个人,而是希望曹操作为保护伞来保卫徐州的利益。而曹操的野心逐渐膨胀,他有意吞并徐州的控制权,因此陈宫选择了雇佣吕布,以此来对抗曹操。
因此,吕布并不是陈宫的“下属”,而是陈宫的决策必须听从的对象。当曹刘联军进攻时,吕布虽然有投降的意图,但因为陈宫和徐州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投降,导致下邳陷落,吕布的命运也因此定格。
至于传说中吕布的武力为何在历史上如此传奇,曹操为何没有留他而要直接杀掉,很多人认为是刘备对曹操产生了影响。但从真实的历史来看,曹操可不容易受人操控。曹操有着非凡的智慧,刘备的影响力并不足以左右他的大决策。
曹操杀吕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吕布的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虽然吕布的个人武力在传说中很强,但在战争中,个人武力并非决定胜负的关键。历史上的吕布并没有展示出杰出的指挥能力,单打独斗对战争局势的影响有限。
另一方面,曹操的阵营在初期就已经完成了合理的组织架构,尤其是文臣和武将的分配。曹操已经准备与袁绍进行决战,他的阵营需要稳定的组织和资源,吕布虽然能打,但对于曹操的战略布局来说,已无太大价值。
那么,吕布为何在历史上如此有名?
这并不难理解。吕布虽然智商较低,但他在三国时期相当活跃,虽然背景平凡、兵力薄弱,却能长时间占据历史舞台。他能成为焦点,关键在于他的武勇。虽然运气在其中也起了作用,但他在历史中的突出表现,更多还是因为其卓越的武艺和敢于冒险的个性。
下邳之战除了吕布的死外,还有一些其他小插曲。例如,在下邳被攻破之前,关羽曾向曹操要求一个女人,这女人是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曹操本来答应给关羽,但在后续处理中,曹操违背了承诺,将这个女人收为己有,导致关羽内心不安。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重视关羽,但现实中的曹操,为什么连一个女人都不愿意为关羽留下呢?其实原因不在于那个女人有多美,而是在于曹操深知,那个女人背后代表的是吕布势力。而关羽的要求,曹操给与了短期的回应,实际上并非真心希望挽留关羽。
从历史角度来看,曹操对关羽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传说中的描写。若曹操真心重视关羽,他早该在关羽离开之前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关羽决定离开时才做表面上的挽留。关羽在曹操心中,只是一个有点实力的武将,而吕布也不过是曹操可以随时抛弃的角色。曹操未曾意识到关羽的潜力,这也是他当时的失误。
关羽的背景和吕布有些相似,都是从低谷崛起的普通人,凭借过人的武勇才获得了地位。但与吕布不同,关羽不仅拥有强大的能力,更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他的智慧和忠诚,使他在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甚至能够在刘备去世后,独立在荆州扛起大旗。
关羽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崛起,逐渐掌控荆州,显现出他出众的水陆作战能力。倘若蜀汉内外形势稳定,关羽有可能改变历史走向。而曹操当时未能看到这一点,未曾真正重视关羽,这一决策错失了与关羽建立更紧密合作的机会。
然而,历史不允许假设。曹操的眼光和判断,也许在当时并不完全正确,但这正是历史中充满波动和复杂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