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军主将,庞统为何会死在落凤坡?幕后凶手其实是刘备!张任只是工具人!那么刘备和庞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随后刘备便把战略眼光放到了益州这块土地之上。一来刘备有了新的军师庞统辅佐,二来川中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共同抵抗张鲁。这个机会对于刘备来说,可谓是百年难遇,因此即使是没有法正张松等人的劝说,恐怕刘备自己也会主动前往川中。
如果率军入川不但可以打败张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趁机占据益州,如此一来便可以雄据两州之地,很快便可以完成隆中对战略。由此一来刘备便率军入川,但刘备此时的目标却有两个,打跑张鲁只是其中一个,而刘备真正的战略布局却是在益州这个地盘的攻占。
但此时的刘备和刘璋之间并无过节,同时又都是汉室宗亲,刘备根本找不到理由攻打刘璋。而在此之时,军师庞统便提出了一个策略,那就是趁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之时,直接挟持刘璋,以刘璋为质,将川中占为己有。
只不过当时刘备直接拒绝,理由很简单,恩信未立,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川中的百姓对刘备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不像当年在新野的百姓,都愿意跟随刘备。
后来,刘璋率军回到了成都,而刘备则在葭萌关,明面上是对付张鲁,但实际上却是在等待机会。然而让刘备没有料到的是,此前赠送刘备川中地理形势图的张松却被刘璋处死。原因张松的二心被其兄长张肃举报,因此刘璋才处死了张松。
由此一来,刘备之心便彻底暴露。只不过此时刘璋尚且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军师庞统便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了三条妙计,第一条妙计趁着刘璋没有准备之时,直接率军攻打成都,由此一来便可轻松拿下成都之地。
第二条策略吞并杨怀和高沛手中的兵力,包括粮草及辎重,占据其城池,随后再攻打成都。当然庞统在提出第二条计策之时,还有一个更毒的引诱之策,那就是由刘备亲自出面,声称要率军回到荆州,吸引杨怀和高沛前来送行,趁其二人不备,将他们诱杀,然后占据其城,收服其兵马。
庞统的第三个战略便是直接回荆州,刘备当时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选择了第二条策略,诱杀杨怀和高沛,占据其城,收服他们的兵马。其实从刘备的做法来看,便知道刘备绝非表面上的“仁义之君”。
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在诱杀杨怀和高沛之后,刘备率领三军在涪城大摆宴席,以此来犒劳三军。只不过在涪城宴会之时,刘备却将庞统赶了出去!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刘备为何会做出如此之举,把军师轰出去呢?
原来庞统在宴席之上说了这样一句话:“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庞统这话可是直接戳到了刘备的痛处,随后刘备大怒道,当年周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也是不仁义之师吗?而刘备此话的言外之意指的就是当年的刘璋其实是一个昏庸无能之人,他刘备取而代之,只是顺应时势。随后刘备下令军士将庞统给赶出了宴席。
而在片刻之后,刘备觉得此举不妥,因此又将庞统给请了回来。然而如今看来,庞统当时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却暴露出刘备的本性。
毕竟,在和刘璋闹翻之前,张松已经和刘备站在了一起。而在后来刘备诱杀杨怀和高沛,并且吞并刘璋军马。不管怎么说,刘备都站不住脚。
刘备在涪城大摆宴席之后,便率领大军攻打雒城,但此时的刘璋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刘璋派遣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率领五万大军以拒刘备。
而刘备在雒城也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处处受阻,后来和庞统商议兵分两路进攻雒城。由刘备率兵走山北大路进攻雒城东门,庞统则率领小队人马从山南进军,去攻打雒城西门。
次日刘备和庞统便率军出击,而在分别之时,刘备还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庞统,声称庞统擅长谋略,却不擅长率军杀敌,有了刘备的战马也可以帮助庞统冲锋陷阵。
然而庞统和魏延一行人马来到落凤坡之时,便遇到了张任的伏击,当时张任下令所有的弓箭手都朝着骑白马的主将射击,显然,这是将当时的庞统当成了刘备,结果庞统被当场射死。
说到这里便有不少可疑之处,第一庞统乃是谋略之士,在军中担当军师便可,根本没有必要以身犯险。第二,当时刘备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庞统,这便知道了刘备的心思,刘备的意图很简单,想要让庞统替他受箭,如此一来刘备便可以打刘璋一个措手不及。
除此之外,刘备还可以借庞统之死,来号令三军,声称刘璋不义,射死军师庞统,如此一来便可以正式和刘璋开战。
综合分析来看,在张松事件爆发之后,刘备其实已经做好了和刘璋开战的准备,只不过当时的刘备仍然是理亏。毕竟刘备和张松勾结在前,理论上来说张松是背叛主上,而刘备则是想夺取川地作为根本。
再者,刘备诱杀杨怀和高沛,占据城池,吞并粮草。刘备此举完全已经触碰到了红线,那么怎么办呢?
最为简单的办法便是有一位大人物被刘璋斩杀,而此人正是庞统。而刘备当时正是抓住了庞统立功心切,这才顺水推舟,不但同意让庞统走难走的小路进军,同时还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庞统,这无异是给了庞统第二个身份,那就是让川军误以为骑白马的就是刘备。
总结来看,庞统之死绝对和刘备脱不了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备其实就是幕后的策划人,而张任最多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而在张松事件之后,刘备没有采取迅速组织兵力攻打刘璋的原因正是自己理亏,再者,如果刘备在第一时间率军攻打刘璋,还会丢掉自己多年来打造的“仁义之君”的身份标签。如此一来,对于刘备来说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而值得一说的是,在张任射死庞统之后,战将魏延也被张任大军围堵,所幸被黄忠所救,如若不然魏延肯定也会被张任所擒,甚至是被张任斩杀。
原文记载:魏延忙勒兵欲回,奈山路逼窄,厮杀不得。又被张任截断归路,在高阜处用强弓硬弩射来。魏延心慌。魏延可是一个悍将,不但武力值出色,而且智谋也是出众,能让魏延感到心慌,足以说明当时魏延和庞统的处境非常危险。
后来魏延在投降蜀兵的建议之下,成功率队从大路向雒城进发,遇上了黄忠,魏延这才得救。因此,通过庞统之死的前后分析,以及刘备的处置态度来看,刘备当时太想要拿下益州,因此只能以庞统的生命为代价,甚至也考虑牺牲掉魏延。如果从这个维度来说,刘备其实就是“幕后凶手”,而对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