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部名著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与坐骑之间的紧密关系:“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不仅赞美了吕布的卓越武艺,称其为天下无敌的英雄,同时也推崇了赤兔马在马匹中的卓越地位。可以说,“宝马匹英雄”这一说法正切合了赤兔马的命运。在董卓为了对付丁原而谋划吕布投靠时,他用赤兔马作为交换,成功铲除了自己的心腹大患。吕布在获得赤兔马后,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战场上更难对付的存在。
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对吕布骑乘赤兔马出场时所展现的威风凛凛的气场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描绘。书中细致描写了吕布的形象:“王匡将军的马骑整齐列成阵型,勒住马头,在旗下观望时,忽见吕布从阵中杀出:他头戴着三叉束发的紫金冠,身着西川绣有百花的红锦袍,披着兽头面具的连环铠甲,腰间则系着华丽的狮蛮带;他弓箭随身,手持画戟,骑下那嘶鸣奋蹄的赤兔马,果真应验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赞誉!”
吕布一现身,便让诸侯们心生震撼。河内的名将方悦、上党的太守张扬的部将穆顺、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将武安国,甚至白马将军公孙瓒也亲自出阵,但皆不敌吕布,几乎都是在不久的回合内就被击杀或受伤。而吕布展现出的无敌之勇,与赤兔马所带来的优势显然是密不可分的。此外,赤兔马以其迅捷的奔跑速度而闻名,流传着“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佳话,无论是攻城还是撤退,均能如风般灵活。
然而,赤兔马尽管声名显赫,最终却成为了吕布的祸根。在曹操和吕布为争夺徐州而展开战争时,曹操以水淹下邳的手段对吕布施加压力,然而吕布在被围困时却显得异常镇定。当众人对此感到疑惑时,吕布坦言,正是因为有赤兔马的存在,使他对逃生充满了信心。据他所说,赤兔马能“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尽管城池被水淹没,他仍然相信凭借赤兔马随时可以脱身。正是这种过于自信的态度,让吕布对手下的指挥变得松懈,未能未雨绸缪。
人一旦拥有了退路,其心态便会与没有后路的人大相径庭。吕布依赖赤兔马作为退路,即使兵败也不必担心性命。然而,吕布的手下们却表现得截然不同,毕竟曹操以屠城的残酷著称。在无奈之下,吕布的部将侯成最终为保全自身,选择偷走赤兔马并将其献给曹操,而不久后吕布便落入曹操的囚笼之中。尽管赤兔马名声显赫,但一味依赖它只会导致自身与手下关系的疏离。赤兔马本意并非要害吕布,然而吕布却因为过度依赖赤兔马而死于非命。
可以说,赤兔马虽然卓越,但绝对比不上人心的力量。赤兔马终究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它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绝非“雪中送炭”。要使一位英雄真正强大,达到事业上的成功,仅仅依靠出色的工具和个人才能而不重视人心的凝聚,终究是行不通的。回想满宠坚守樊城的情况,他以“沉白马明志”的决心,成功让众人团结一致,保卫了樊城,赢得了流芳百世的英名。如果吕布当初也能具备这样的决心和智慧,也未必会输给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