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之死可谓是一种无法挽回的遗憾。失去了晁盖之后,梁山再也没有人能够与宋江抗衡,这也让作者毫不犹豫地将宋江推上了梁山的首领之位。假如晁盖没有死,宋江是否能够稳坐大哥之位呢?梁山会不会因此发生内讧?宋江是否会发起一场逼宫行动?本文将尝试探讨这些问题。
历史上,由于内讧而导致国家灭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西晋的“八王之乱”不仅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还引发了五胡乱华的浩劫;再如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这场内乱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覆灭。那么,梁山发生内讧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内讧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由于利益冲突等原因而发生的争斗或冲突。显然,内讧并非无缘无故,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在梁山这个群体中,内讧的可能性更是不可忽视。
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梁山初期曾经发生过的内讧。梁山泊的历任泊主分别是王伦、晁盖和宋江。王伦的死因,林冲是最清楚的。林冲虽然曾因王伦不愿收留而心生怨气,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梁山,算是接受了王伦的“恩情”。然而,林冲并没有以感恩来回报,而是选择了在晁盖等人的帮助下,挑战王伦的领导地位,最终导致了王伦的死亡,梁山也因此发生了内讧。
这场内讧的根本原因在于林冲对王伦的个人恩怨,以及他对王伦领导能力的不屑。在他看来,王伦根本不配担任梁山的首领。可以说,这场冲突本质上是一起权力争斗。如果晁盖和宋江发生内讧,最有可能的根源同样是权力之争——即对梁山头领位置的争夺。
小说第41回中,宋江登上梁山后,晁盖曾公开让宋江担任头领,但宋江却坚决不愿接任。然而到了第60回,临终时,晁盖却留下了遗言,表示谁能活捉史文恭,谁就可以成为梁山的头领。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至少说明在晁盖心中,宋江并不是理想的梁山首领。而宋江最终还是成功地继承了头领之位,尽管这过程中他费了不少心思,事实上等于是吞掉了晁盖的遗愿。
从宋江的行为来看,他实际上并不认可晁盖的领导。因为在他看来,梁山在晁盖手中是没有未来的。换句话说,晁盖并不具备真正的领导力。而领导力的核心并非仅仅是技术或管理能力,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和目标实现的能力,而这些晁盖都未能展现出来,宋江却具备了这些特质。
宋江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展梁山势力、笼络更多的英雄,正是因为他有着明确的目标——为梁山好汉们谋取未来。他通过一系列的战略举措,迅速联合了六股力量,其中包括清风山的燕顺、王英和郑天寿,花荣及其全家,秦明和黄信,对影山的吕方和郭盛,以及路遇的石勇。这些都是他卓越领导能力的体现。
而宋江之所以不断扩张梁山、吸引人才,背后的目的实际上是为招安铺路。这是他为梁山和好汉们安排的未来。然而,晁盖在弓箭射中的一刻,已经被宋江架空,实质上是一个“名义上的头领”。因此,如果晁盖活着,我认为梁山很可能会因为权力斗争而发生内讧。晁盖不甘被宋江架空,这从他临终时的遗言中可以得到证明。而宋江则势必会推动招安政策,若晁盖反对,那宋江岂能坐视不理?
晁盖在成为梁山第二任领导后,逐步建立起了梁山的元老派,成员包括吴用、林冲、刘唐、三阮、宋万、杜迁、朱贵和白胜等人。随着宋江的加入,梁山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多个派系:
实力派:梁山的扩展不仅依靠元老派,还吸纳了其他山寨的力量,如清风山、芒砀山、二龙山等。这些人并非完全归附梁山,而是以合作关系存在,他们的地位相对独立。例如,鲁智深、武松、杨志、史进等人都具有较高的地位,他们不仅在梁山内具有发言权,且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是像武松这样对宋江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也未必会全心支持宋江的招安计划。
军官派:这些人原本是体制内的成员,如关胜、秦明、呼延灼、张清等,他们和梁山的关系基本上是利益性合作。如果梁山不进行招安,恐怕他们也难以留下。
宋江的心腹派:这些人是宋江的忠实支持者,包括宋清、花荣、戴宗、李逵等。宋江的心腹派自然会全力支持他,站在他的立场上。
财力派:柴进和李应等人对梁山的经济运转至关重要,尽管他们对梁山的忠诚度较低,但他们的资金支持对于梁山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派:这部分人主要通过自己的技能为梁山提供支持,比如萧让、金大坚、汤隆等。这些人在梁山的地位较低,更多是以“工具人”的身份存在。
无门派:这些人是梁山上最为弱势的一群,他们基本没有背景,很多人仅仅凭借机缘加入梁山。即使拥有独特技能,也难以获得重用。
从这些派系来看,宋江似乎占据了优势,但实际上梁山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宋江的心腹派自然坚定支持他,但元老派、实力派和其他派系的立场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是实力派中的鲁智深和武松,他们更倾向于江湖义气,对宋江的招安政策并不认同。如果晁盖与宋江发生内讧,晁盖并非没有反击的机会,梁山的内斗结果也未必能够一边倒。
因此,尽管宋江似乎处于领先位置,但若梁山发生内讧,局势复杂,各方势力的交锋未必会让他轻松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