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厚(1937年—1987年),河北唐山人,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谁能相信他考初中时数学会不及格?因为数学不及格,他连初中都没考上。
张广厚出生于在唐山市古冶区(时称东矿区)林西,由于家庭贫困,他七岁时就随父兄到矿上当童工,苦难的童年磨砺出他刻苦顽强的性格,从小立下壮志:一定要做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张广厚羡慕那些能够进入学校读书的孩子,自己东拼西凑地也认识了不少字,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算术知识。
1948年底,唐山市解放,张广厚回到了校园,插班六年级学习。他早出晚归,刻苦学习数学。
由于之前缺乏正常的学校教育,他的基础知识还是差些,尤其是数学更差。尽管他很努力,因数学不及格没考上初中。
当时,张广厚情绪低落,感到压力很大。同学们高兴地跨进了中学的大门,而他被拒之门外,他整天愁眉苦脸。
妈妈鼓励他,给他讲了“龟兔赛跑”和“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对他说,只要你发奋努力,奋起直追,你是能后来居上的,你的脑子并不比别人笨。
张广厚在妈妈的鼓励下,鼓足了勇气,增强了信心,下决心把数学这个难关攻下来。
当年秋天,张广厚进了补习班。早晨他第一个到教室,晚上他最后一个离校。
他认真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再难的数学题也是自己钻,不抄袭别人作业,也不轻易问老师,拿出了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数学大有进步。
有一次,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他:“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48公里,逆流航行8公里,共用10小时。第二次用同样的时间,顺流航行了24公里,逆流航行了14公里,求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他左思右想,智慧的闸门终于打开了,求出了正确答案,他是多么高兴啊。
张广厚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攻下了一道道数学难题,195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生中学(今开滦第二中),1953年考入开滦第一中学,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大学同届毕业生中,他是唯一保持六年全优成绩的学生。
1962年,张广厚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与杨乐一起师从熊庆来教授。他沿着崎岖的小道,勇攀科学的高峰,他和杨乐合作研究的成果,被国际上称为“杨张定理”,为祖国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