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历史故事?在清朝乾隆年间,英国的使者马戛尔尼带着外交使命抵达中国,但由于他拒绝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礼,乾隆帝决定将他拒之门外。许多人认为,正是乾隆的这番倨傲行为,导致了中国错失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在清朝的鼎盛时期并不罕见。
清朝并不会因为没有接见某个国家的使者而与世界脱轨。与世界的脱轨,更多源于大国虚荣心的作祟。在“闭关锁国”的标签下,清朝的做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极端。与明朝相比,清朝算不上是闭关锁国。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了“寸板不许下海”的政策,这一制度持续了近200年,直到隆庆帝才因“隆庆开关”政策恢复了对外贸易。
当时的中国,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国家富足。即便是仅仅为了满足权贵的需求,清朝也应当进行对外贸易,这样才不至于浪费了如此丰盛的资源。明朝采用了一个特殊的贸易制度——朝贡制度。简单来说,周边的小国只要承认大明是宗主国,并向其进贡当地的特产,就能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这样一来,朝贡制度满足了明朝君主的虚荣心,仿佛唐朝时期的盛大朝贡再度回归。尽管如此,朝贡制度本质上是亏本买卖,直到隆庆帝改革,开启了国门,吸纳了外来白银,这才为后来的张居正改革提供了资金支持。没有这次对外开放,后来的万历三大征也很难顺利进行。所以,只有通过对外开放,积累物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清朝初期,面对满洲的初期统治,采取了许多明朝的制度建议,包括“寸板不许下海”的政策,这与郑氏集团在宝岛的存在有着一定关系。然而,拿下宝岛后,清朝对海禁的政策逐渐放宽。为什么?因为此时的日本进入了德川幕府时代,实行闭关锁国,海外的威胁相对较小,清朝初期并不担心海上的敌人。
到了1685年,康熙帝在完全控制宝岛后,决定开放多个对外通商口岸,包括上海的江海关、浙江的浙海关、福建的闽海关和广东的粤海关,这四个口岸成为了与世界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除了一些周边小国的朝贡之外,海外贸易也逐步繁荣。
然而,到了1757年,乾隆帝继位后,他比前任更加自负,认为中国作为大国,物产丰饶,不需要依赖外贸,仅仅为了满足外国人的需求进行贸易是不值得的。因此,乾隆帝决定关闭了三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仅留下了广东这个通道,从而进入了所谓的“闭关锁国”状态。
然而,与其他国家不同,沙俄与清朝的贸易关系却独树一帜。沙俄既是清朝的邻国,又并不在朝贡体系内,仍然保持着与清朝的陆上贸易关系。早在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明确了两国东部以外兴安岭为边界。到了1728年,双方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并规定了中部边界,划定了60多个界标,确立了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地区属于清朝的管辖范围。此后,恰克图成为了清朝与沙俄的重要陆上贸易点,双方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不少定居点,形成了繁荣的市场。
随着贸易的逐年增加,恰克图市场的交易额也不断攀升。到了1755年,贸易额突破了100万卢布,到了1768年,达到了230万卢布,而到了1780年,甚至超过了630万卢布。沙俄在亚洲70%的贸易都集中在这一市场。沙俄的金银器具、珠宝、皮毛等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而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通过恰克图进入沙俄市场,沙俄将这些商品转卖到欧洲,赚取丰厚的利润。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沙俄的皮毛贸易成为了该国主要的收入来源。最初,沙俄从西伯利亚的紫貂皮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由于贪婪过度,紫貂几乎被捕杀殆尽。于是,沙俄开始向白令海峡以外的阿拉斯加地区扩张,捕猎水獺、海狸等动物,这些动物的皮毛成为了清朝贵族和富豪的奢侈品,几乎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享用。
到了1799年,沙皇保罗一世意识到皮毛生意的巨大利润,决定将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和亚洲东海岸的皮毛生意交给俄美公司经营,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控这一利润来源。尽管如此,清朝始终认为与沙俄的贸易只不过是朝贡体系的一部分,即使断绝了与沙俄的贸易,依旧能够自给自足。乾隆年间,清朝曾三次暂停恰克图的贸易,分别在1764年、1779年和1785年进行过断交。
每次断交后,沙俄方面都会向清朝请求恢复贸易,毕竟他们的经济命脉几乎完全依赖于这一贸易点。即便如此,沙俄的商业需求依旧很大。进入嘉庆年间,尽管恰克图的贸易继续给沙俄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沙俄也意识到仅仅依赖这一单一贸易点的局面是非常被动的。
与此同时,沙俄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英国、西班牙等列强开始抢夺皮毛市场,导致价格不断下滑,沙俄的经济利益也受到了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沙俄决定寻求另一条与清朝开展贸易的途径——广州。1803年,沙俄使节鲁缅采夫上书请求开设广州通商口岸。然而,由于沙俄拖延了几年的时间,直到1806年,才有使团抵达外蒙古的库伦。在这里,俄国使节拒绝了向清朝行跪拜礼的要求,导致双方不欢而散。
这一事件使得沙俄再一次与清朝产生了外交摩擦。与此同时,沙俄也意识到,错过了广州的机会,他们的皮毛生意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随着俄罗斯市场的日益紧张,沙俄开始加紧推动其他通商口岸的开辟。然而,随着列强的压力不断增大,清朝最终不得不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签订了相关的条约,才有了后来的鸦片战争与俄国的土地扩张。
最终,沙俄不仅在北方蚕食了大量领土,还在中国开辟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这一切,成为了中国历史的沉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