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从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被广告宣传推向公众视野后,迅速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心,似乎成为了三国时期的正统代表。然而,细心阅读全书后不难发现,在刘备的艰难创业历程中,他曾多次陷入困境并不得不向他人寻求庇护,而每次当他来了时,那些人都以热情的态度欢迎他。究其原因,刘备之所以受到如此待遇,无非有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刘备曾投靠过的人物。
刘备一度投靠了曹操。在吕布将他赶走后,刘备陷入绝境,最终不得已选择向曹操投诚。曹操对刘备的接纳不仅给予了他上宾的待遇,还将其引荐给皇帝,并为其封爵为豫州牧。此外,曹操和刘备之间曾有过著名的“煮酒论英雄”之谈,刘备列举了不少当时的英雄豪杰,却都被曹操一一否定,并宣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这一番话表明了曹操对刘备的重视程度。
接下来,刘备向袁绍寻求庇护。在与曹操的合作中,刘备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甚至在皇帝下旨讨伐曹操的“衣带诏”中签下了名字。于是,他伪装寻找机会讨伐袁术而得以脱身。战局对刘备并不利,兄弟三人失散后,他不得不再度投靠袁绍。刘备骑马赶到青州时,袁绍的长子袁谭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迅速将此事报告了袁绍。得知刘备到来的消息后,袁绍不惜出城三十里亲自迎接,待刘备如上宾由此可见,袁绍对他的重视。
刘备随后又投靠刘表。在与袁绍分别后,刘备在古城与兄弟重聚,并吸收了赵云、周仓等众多优秀将领,瞬间恢复了部分实力。然而,与曹操的激烈对抗后,刘备再次遭遇惨败,所剩无几,迫于无奈只能向荆州的刘表投靠。刘表得知刘备来投诚,欢喜地称呼刘备为“玄德吾弟”,并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两人都是汉室宗亲,彼此间的称谓体现了彼此之间的亲近关系。刘表对待刘备如同对待至高无上的贵客。
通过以上刘备三度投身他人旗下的经历,清楚地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极度艰难的时刻,刘备始终能够被热情接纳,成为受人欢迎的上宾。这种待遇的原因背后,其实有两大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个原因是,刘备总是自我推介,宣称:“备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孝景阁下玄孙。”尽管当时汉王朝已显衰弱,但人们对刘备这个皇室血脉仍然怀有深深的敬重。他这样的自我介绍,使得他的家世得以被抬高,提升了他在众人心中的地位。无论曹操、袁绍等人如何强大,毕竟都是汉家的臣子,论出身都远不如刘备的皇族血统显赫。
第二个原因则是刘备以“仁德信义”的声誉获得了百姓的拥护。与曹操不同,刘备十分重视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形象。他常常表现出对百姓的爱护及守信的态度,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比如他愿意带着十几万百姓渡江而不让其独自沉沦;再比如刘备北海救孔融,处事的方方面面都获取民心。正是凭借这两大优势,使得刘备在寻求他人庇护时总能获得热忱的欢迎。
(资料来源于《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