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国家,既熟悉又陌生,既理解又迷惑。有些人称它为天堂,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地狱;有的人说它是自由的象征,而也有人认为这里充满了偏见、傲慢与仇恨;甚至有人说它富得流油,赞美它的一切,甚至有些崇美的声音会夸大其词地说它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还要亮,空气也比中国更清新。虽然我对这些说法不敢完全认同,但却无法完全否定它们,只是怀着一个简单的愿望——亲自到美国看看,或许能找到一些更接近真实的答案。
我的美国之行,便是从阿拉斯加开始的。这片土地没有纽约的繁华,也没有芝加哥的名声,更没有拉斯维加斯的喧嚣,它独自位于远离本土的角落,靠近加拿大,几乎与美国其他地方隔绝,因此鲜有游客光顾。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与美国本土之间隔着漫长的距离,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
与我同行的朋友有阿昆和老徐,三人从加拿大温哥华的维多利亚港出发,乘坐公主号邮轮向阿拉斯加进发。公主号邮轮是一艘奢华的5星级巨轮,船身高达十几层甲板,客房超过1000间,排水量达12万吨。如此庞大的排水量,甚至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艘航空母舰。船上设施丰富,从游泳池到健身房、娱乐场、电影院、剧院、图书馆和商店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座海上浮动的小城市。自助餐厅白天开放,而特色餐厅则在晚上才营业,且在这些餐厅中,法式、意大利式和西班牙式等多种风味让人眼花缭乱。自助餐厅提供的是琳琅满目的菜品,宽松自由,而特色餐厅则需要穿着正装,讲究举止优雅,且顾客需适当为侍者支付小费。
第一天晚上,船长的盛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合影留念,虽然我本打算和船长合影,但看到大家争先恐后地蜂拥而至,我便决定放弃。同行的朋友们性格相投,女性朋友们如姐妹般亲密,男性朋友则像是我的哥哥般宽厚,虽然船上生活持续了一个星期,但我并没有觉得无聊。除了美景和美食,我们一起聊天、玩牌、游泳、唱歌、跳舞,特别是老徐,他总是特别照顾我,每天都陪我一起泡澡,日子过得格外惬意。
邮船沿着北太平洋东岸一路向北航行,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航行,我们到达了科奇坎。这是我们此次旅程中的第一个景点,也是我首次踏上美国土地的地方。没想到,科奇坎竟是一个海边的小镇。别看它小,但它可是美国本土进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科奇坎在成为城市之前,是克林基特人居住的小渔村。这个小镇的名字源于克林基特人的语言,意思是“射中的鹫翼”。1898年至1901年间,这里发现了金矿、银矿和铜矿,淘金热潮引来了成群的淘金者,这也让科奇坎一度成为冒险家和淘金者的聚集地。
科奇坎依山傍海而建,保留着淘金时代的建筑风格。许多小木屋屋顶呈人字形,五颜六色的油漆涂抹在房屋上,错落有致地依照地形排列。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是溪街,得名于小溪沿街而建,过去这里曾是淘金热时期的红灯区,30多家妓院曾集中在这一条不长的街道上。如今,曾经的妓院“多莉屋”已被改建成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参观者需要购票。小镇的一角有许多雕刻精美的图腾柱,图腾上刻着象征着克林基特人的庇护神——老鹰。如今,科奇坎附近的金矿已不复存在,只有一个个被挖掘殆尽的废坑,曾经的繁华喧嚣归于平静,成为了历史的回响。
如今,科奇坎的经济主要依赖捕鱼和旅游,每年有超过一百万游客前来参观。这里的冬季严寒,夏季偏凉,环境清新,水质极为适合三文鱼的生长,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鲑鱼之都”,也成为了世界三文鱼的重要产地之一。中国市场上许多三文鱼正是来自这里。
继续前行,邮船很快便抵达了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诺。这个城市因发现金矿而由一个小渔村变成了淘金之地。朱诺位于道格拉斯岛和阿拉斯加陆地之间的加斯蒂诺海峡边,城市面积广阔,达8430平方公里,是美国所有州府中最大的城市。虽然这里人口只有3.5万,但它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朱诺是全美唯一没有公路连接的州府,外界的所有交通完全依赖航空和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