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美国国务卿万斯正式访问中国。
万斯在美国有着“麻烦处理专家”的称号,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化解各种外交上的难题,还因他在处理复杂事务时的高超技巧。此行,他带着一种使命感,走进了中南海会议室,准备会见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站在门口,他深吸了一口气,整理好心情,准备迎接这场重要的谈判。
当两人坐定后,万斯迅速切入话题,开始讨论中美建交的问题。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万斯抛出了三个完全不合理的要求。听到这些要求,翻译官不禁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在中美关系刚刚有所回暖的时候,万斯却提出如此过分的条件,难免让人怀疑他此行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就在所有人都为邓小平捏一把汗时,邓小平的回应,却让万斯瞬间哑口无言。
那么,万斯究竟提出了什么要求?邓小平又是如何一语定乾坤,让万斯无言以对?
1970年代初,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决定改变美国的外交战略,将焦点从冷战时期的对抗转向东方,开启了“尼克松主义”外交政策。然而,尽管两国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多次尝试,双方的关系依旧没有突破性进展。直到毛泽东去世,尼克松卸任后,中美关系才终于迎来了新契机。随着邓小平和卡特相继成为两国领导人,冷战后期的外交紧张局势开始得到缓解。
1977年,卡特总统决定派遣国务卿万斯赴中国访问。这一决定让美国政界感到震惊,因为万斯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王牌”,他的出现通常意味着重要的外交成果。由于他在解决塞浦路斯危机中的卓越表现,万斯的外交能力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当时,万斯以特别总统身份前往塞浦路斯,与多国领导人进行谈判,成功化解了长期困扰美国的外交难题。因此,万斯被认为是美国解决重大外交问题的关键人物。
然而,这样的万斯,面对邓小平时,却显得并不那么轻松。在万斯眼中,中国急切地希望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而万斯此行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进行普通的外交会谈,而是充满了美国的战略考量。他明确表示,这次访问是一次“探索性”谈判,甚至公开宣称不会期望有任何实质性成果。
在万斯到达中国的消息传开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次访问可能为中美关系带来积极的突破。然而,邓小平对此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紧张,相反,他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知道万斯来访的目的是希望从中国获得某些利益,并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
中国当时刚刚经历过一段动荡期,邓小平正计划实施改革开放,并且深知需要为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美国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在帮助,使得邓小平对中美建交抱有高度期待。因此,万斯的访华,无论如何,也注定是一次充满较量的谈判。
万斯并未掩饰自己来华的真实意图。他在抵达中国之前曾宣称此次访问并非带有任何重大目标,而是纯粹的“试探”。而邓小平显然看透了这一点,心里清楚,万斯的言辞实际上是为接下来的谈判创造谈判空间,试图让中方在某些议题上做出让步。
1977年8月22日,万斯如期抵达北京。带着自信,万斯本以为中国对建立外交关系的渴望几乎与美国不相上下。可他很快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万斯抵达北京后,首先与中国外交部长黄华进行了初步会谈,双方在战略层面保持高度一致。但很快,他就会迎来更严峻的考验。
8月23日傍晚,黄华在结束与万斯的谈话后,神情凝重地找到邓小平汇报谈判的进展。当邓小平听完报告后,眉头紧锁,并明确告诉黄华:“明天,我亲自去和万斯讨论这件事,这事关重大,不能由个人决定。你做得很对。”
次日,邓小平早早来到了会议室,等待万斯的到来。万斯进入房间后,双方没有过多寒暄,邓小平直接切入正题。不久,万斯就抛出了他来此的主要目的:三项要求。
这些要求详尽繁琐,内容多达几页。当万斯念完之后,邓小平冷静地问道:“您的意思是,要推动中美完全正常化关系,必须先满足这三点要求,对吗?”
万斯点头确认。邓小平看着他,心里早已了然。万斯的要求内容涉及台湾问题:第一,中国必须向台湾做出公开承诺,不使用武力;第二,中美关系若正常化,中国不得干涉美国对台军售;第三,美国驻北京的联络处升级为大使馆,而美国驻台大使馆则降级为联络处。
邓小平早已预料到,美方会在台湾问题上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他早已准备好了应对措施。邓小平从桌边拿起一支香烟,点燃后深吸一口,然后目光坚定地看向万斯,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紧张。
随后,邓小平冷静地吐出一句话:“如果你们真心想解决问题,那么我也有三个条件:废除相关条约、撤回驻军、断交。只要你们在台湾问题上做到这三点,中国会同意你们其他的要求。”
这一回应让万斯彻底愣住了。对于他来说,提出的三点要求看似并无大碍,但他很难理解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万斯的眼中,台湾问题似乎并不重要,但邓小平明确表示,这对中国来说是触及主权的底线。
万斯试图以其他方式缓解尴尬,他强调:“台湾问题不能仅依赖美国的条约保障。”
但邓小平并未退让:“我们当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但如果必要时,我们不会放弃武力。放弃武力就意味着放弃了压力,而那时,台湾的反动势力只会更猖狂。”
这一番话,再次让万斯感到震惊。面对邓小平坚定的态度,他只能匆忙转移话题,结束了这次会谈。
回到美国后,万斯向政府汇报了此次谈判的结果。卡特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讨论,最终决定同意邓小平提出的条件,并接受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提案。1979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此后,尽管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未完全改变,但邓小平始终坚持着对台湾问题的明确立场。邓小平的外交策略为后来的每一任中国领导人所继承,并成为处理中美关系的准则。
对于中国而言,台湾问题始终是无法妥协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