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蒙语言不通,那么元朝皇帝上朝,是说汉语还是蒙古语?
创始人
2025-09-08 14:35:15
0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方便您今后继续接收类似的文章,并且便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邂逅芳曦

编辑 | t

元朝,作为由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堪称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天下的王朝。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元朝与蒙古帝国等同起来,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可以简单地将元朝看作蒙古帝国在中国的治理政权,因为蒙古帝国在西方还有四大汗国。但是,当时的汉地在众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使得成为汉地的统治者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正因如此,元朝显得格外特殊。

然而,作为一个外来民族,统治中原人民注定要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文化和语言上的巨大差异。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便是:元朝的皇帝在上朝时,朝臣们是使用汉语,还是蒙古语呢?

元朝的奠基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于1260年继位,接掌了蒙古帝国的汗位,并决定将汗廷迁至开平。1267年,忽必烈再度将首都迁到北京,并在四年后的1271年发布了《建国号诏》,正式宣布国号为“大元”。

在这篇诏书中,忽必烈写道:“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由此可见,忽必烈对儒学有着较高的崇尚,并且表达了希望部分汉化的意图。然而,这份原本旨在获得广大汉族士人支持的诏书,却是用八思巴蒙古文书写的。

这一情况显得有些尴尬。因为,作为一个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文明在与中原文明的对比中,甚至落后于同时期的辽、金、西夏等政权,而最明显的差距便是蒙古缺乏自己的文字。

成吉思汗在征服乃蛮部后,俘获了太阳汗帐下的官员塔塔统阿,《元史》中有一段成吉思汗与塔塔统阿的对话:“帝曰:‘汝深知本国文字乎?’塔塔统阿悉以所蕴对,称旨,遂命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国言”。

塔塔统阿是回鹘人,成吉思汗非常重用他,命令他教授太子和王子们回鹘文字。从那时起,蒙古帝国所使用的文字便可以称作回鹘蒙古文。

蒙古帝国的第三位大汗,贵由,曾写信给罗马教皇英诺森,因教皇不懂回鹘蒙古文,所以信件使用了波斯文。然而,蒙古大汗的印章依旧是回鹘蒙古文。忽必烈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忽必烈建立“大元”之前,蒙古帝国的四位大汗时期,诏书通常都用回鹘蒙古文,而后逐渐采用了汉楷与回鹘文并用的方式。

忽必烈信奉藏传佛教,在继位后,他尊奉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国师,并指派他创造了新的蒙古文字——八思巴蒙古文,这一文字代替了回鹘蒙古文,成为元朝的官方文字。

1279年,随着崖山海战的胜利,元朝完全取代了南宋,成为华夏的正统。然而,尽管如此,元朝在治理上实行了严格的阶层分化,将国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最为文明的汉人和南人,却被视作最低等级,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这表明,虽然忽必烈崇尚汉文化,但他始终将自己视为统治者、外来殖民者,他故意营造出蒙古至上的气氛,禁止汉人和南人学习蒙古文。然而,他却要求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以蒙古文为主要文书,汉文为辅文。

其中,除了一种盲目的民族自信外,这也暴露出元朝皇帝对汉语掌握的局限性。忽必烈在给朝鲜国王的信中,曾自嘲自己是“识字不多的粗人”。然而,实际上,忽必烈是元朝历史上少数能听懂和说汉语的皇帝之一。

元朝排斥汉化,这也是其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显著区别。相比之下,后来的清朝、之前的金和辽等政权,虽然也将汉人分为不同阶层进行治理,但它们的汉化程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北魏,甚至到达了禁止使用本民族语言,禁穿胡服、禁用胡姓的地步。

然而,在元朝,这一切都无法实现。蒙古统治者竭力维护本民族语言,直到元朝中期,能听懂汉语、能写汉字的蒙古贵族仍然少之又少。朝会上,许多蒙古贵族与汉臣之间的对话常常是言不由衷、难以对接。

根据元朝的科举制度,左右两榜的科举考试,其中左榜几乎全部由汉人和南人组成,占据了全国约90%的人口,而右榜则是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主场,尽管如此,两榜的录取人数却并无明显区别,这种“扬蒙抑汉”的做法显然不可忽视。

即便如此,元朝的朝堂中仍然有汉人的一席之地。然而,元朝禁止汉人学习蒙古文,而蒙古人又不愿学习汉文,这使得他们在上朝时究竟使用何种语言成为一个难题。

事实上,元朝宫廷内设有一个特殊的组织——“怯薛”。在蒙古帝国时期,怯薛是大汗身边的护卫组织,也是蒙古政权的最初雏形。到了忽必烈时期,怯薛逐渐演变成了专门为皇帝和王族提供内侍服务的组织。

怯薛成员的身份特殊,既有蒙古贵族,也有熟悉儒学的汉人,他们的职责包括侍卫、饮食、服饰等事务,此外,还承担着翻译工作。

元朝的怯薛是世袭制的,这些特殊身份的人逐渐积累了巨大的权力,很多皇帝的诏书和政策往往由怯薛起草。部分怯薛甚至可以晋升为朝廷的高官,如忽必烈时期的安童便曾担任过元朝右丞相。

在朝会上,懂蒙汉双语的怯薛会充当翻译官,汉臣用汉语或者汉字递交奏章时,怯薛会将其翻译成蒙古语,传达给皇帝和蒙古贵族,反之亦然。

这也意味着,在元朝的大多数时光里,蒙古皇帝和贵族对汉语的掌握非常有限,甚至有些完全不懂。这种语言隔阂显然对国家的治理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元朝对汉字和汉语的不重视,导致了汉学在这一时期的停滞,未曾诞生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汉学经典,而取而代之的是市井化的元曲和白话文作品的兴起。

直到元顺帝在位时,局势稍有改观。元顺帝不仅精通汉学,还带领丞相脱脱修改旧政、重开科举,并主持编修了宋、辽、金三朝的国史,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长时间的民族政策和语言割裂,已经耗尽了大元王朝的活力。此时,民间的反抗不断,腐朽的元政府只知盘剥与贪污,帝国的崩塌已是不可避免。

元朝灭亡后,八思巴文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与此类似,蒙古帝国的其他汗国也在面临同样的困境,民族问题成为了这些庞大帝国衰亡的最后一根稻草。试想,一个连朝堂上讨论国事都要依赖翻译的王朝,又怎能持续长久呢?

参考资料: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 东方出版社, 2008.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1938年7月上旬的一个深夜,新四军第1支队2团1营的十多名战士悄然摸向新丰车站,准备对驻扎在此的日...
原创 鲜... 鲜卑族大揭秘:称霸北方五百年,如今演化为这些民族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鲜卑族无疑是一个具有强大统...
原创 陪... 自古以来,许多朝代的功臣和名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未能逃脱帝王屠刀的厄运。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一...
黄河的语言|新华走笔 来源:5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陆君钰、白鑫雨 当河水呼啸而过,壶口瀑布扑面而来的水汽唤起了...
原创 改... 在西德的一个阴暗的角落,雷默,这位曾经卷入战争的男人,正悄然隐藏着他的过去和那些难以言说的秘密。他的...
三国战力未解之谜:为什么许褚的... 《三国演义》里武将众多,像最厉害的吕布,还有杀掉颜良文丑的关羽,勇猛挡敌的张飞,百战百胜的赵云等等,...
原创 日... “日本人投降啦!” 街头巷尾,传遍了这场胜利的消息,人们的欢笑声充满了每个角落,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
原创 在...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如今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其国际地位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
原创 日... 黎明的曙光刚刚洒落在训练场上,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清新的寒意,寂静被有序的脚步声打破。这座日本帝国的军营...
原创 朱... 改写后的文章: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具骨气的朝代,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明朝。这个朝代以其坚决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