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当刘邓大军勇猛地跨越千里来到大别山时,为了增援和支援这支大军在大别山稳住脚跟,晋冀鲁豫军区迅速组建了五个纵队,其中包括8纵、9纵、10纵、11纵和12纵。除了第8纵队以外,其余的纵队都南下积极参与战斗。
第8纵队是由太岳军区的部队组成的,太岳军区的司令员王新亭被迅速任命为8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这支部队以出色的战斗力著称,尽管是从地方武装升级而来的,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多次协同陈赓指挥的第4纵队参与了多场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随着第8纵队成为机动部队,太岳军区的领导职务空缺,谁将接任司令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上级决定由第4纵队的参谋长刘忠接手这个岗位。
提到刘忠,他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指挥员,尽管从他的职业履历上看,似乎难以一眼看出他的军事才能。在红军时期,刘忠曾担任过政工干部,并曾成为军事指挥员。在抗日战争的前几年,他一直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和任教,这段时间为他后来的指挥生涯奠定了基础。百团大战结束后,他才被调入作战部队,积极指挥作战。
抗战胜利后,他的职业生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第10旅的政委,并和周希汉的搭档,共同指挥。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刘忠参与了上党战役以及两次曲沃攻坚战,其中曲沃的两次攻坚战,第一次由于时间原因未能成功,而第二次则迅速击败了敌军,取得了胜利。
1946年4月,他由第10旅政委调任第4纵队的参谋长。原本他的职责是负责参谋工作,但由于副司令韩钧建议调整工作分工,刘忠以参谋长的身份承担了前线指挥的任务,而韩钧则负责参谋工作的细节,这种安排在其他纵队中并不常见。
在紧接而来的闻夏战役中,刘忠作为前线指挥员,带领第10旅、第11旅和第13旅的七个团,采取集中和歼灭敌人的战术,全力打击胡宗南部队,经过十天的激烈战斗,成功消灭敌军六千三百多人。
在同蒲战役中,第4纵队的敌人是阎锡山部队,刘忠随老部队第10旅与第11旅、第13旅紧密联合作战。经过半个月的激战,战斗取得显著胜利,消灭敌军超过一万两千人,解放了洪洞、赵城、灵石等五个县城,以及52个敌军据点的村镇。
临浮战役中,刘忠的目标锁定了胡宗南的第30师及其精锐部队“天下第一旅”。在作战过程中,他被陈赓指定为主攻部队第11旅的指挥,与李成芳一起研究作战方案。指挥第1旅时,他成功调动第10旅作战,在第11旅与第13旅的配合下,瞬间将胡宗南的精锐部队彻底歼灭。
随后,刘忠继续参与晋西南战役、汾孝战役,与兄弟部队共同打击阎锡山和胡宗南的部队。
1947年8月,为了统筹陕北和大别山两个战场的战斗,上级决定调动第4纵队、第9纵队及第38军,组建陈谢集团,做好随时南渡黄河的准备。随着第8纵队的组建,王新亭被任命为司令员,但后方军区的职务空缺迫使上级寻找一位能够打硬仗、具备指挥能力的人,最终刘忠被任命为太岳军区的司令员,这也开启了他在二线部队的奋斗生涯。
在正常情况下,二级军区的主要任务是支援主力部队的作战,负责为前线提供兵员、物资支持,并巩固根据地的发展与建设等工作。
接下来,刘忠带领太岳军区部队与徐向前的主力部队协作,参与了运城攻坚战、临汾攻坚战和晋中攻坚战等多次战斗。
到了1949年,太岳军区部队经过重新整编,升级为第62军,刘忠担任了军长,随之再度投入大规模的战斗,先后参与了解放大西北与大西南的壮丽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