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水,平静如明镜,让人沉浸其中,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伤;三峡的景象,雄浑如烈酒,激发起心中的豪情与壮志。”长江三峡和杭州西湖,无疑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们早已成为无数人旅行清单上的首选目的地,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尤其是在如今忙碌、喧嚣的生活中。
然而,许多人认为现代工业化发展无可避免地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甚至认为现代社会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已经达到了一种毁灭性程度。这个观点,虽然有其一面,但过于片面。实际上,许多案例表明,现代社会在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远比过去更加积极和有力。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国家的经济因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濒临崩溃,腐败的政府也没有对自然景观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反而是现代社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回顾历史,晚清时期我国的自然景观,尤其是长江三峡和西湖,面临着严峻的境遇。通过近些年展出的晚清老照片,我们得以看到那时的三峡和西湖,远不像我们今天想象的那般美丽和宁静。三峡的雄伟景象依然如旧,但杭州西湖的模样却大为不同,与如今的“人间天堂”相比,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长江三峡的拍摄,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晚清老照片。在1871年,汤姆逊开始了他的“三峡探险”,他用镜头捕捉了那时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当时的长江三峡,对于西方人来说,还是一片神秘的未知土地。汤姆逊的摄影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三峡的壮丽,尤其是西陵峡青滩的照片。那里的悬崖壁立千尺,古树参天,气势磅礴的江水奔流而下,仿佛诉说着中国崛起的雄心。
汤姆逊的摄影过程并不轻松。除了拍摄的技术难度,他还遭遇了当地民众的敌意。金发碧眼的洋人和他那台能发出奇异光芒的相机,令当地的贫困百姓感到陌生与恐惧。清朝末年的社会动荡与落后使得许多民众无法理解这些“外国的力量”。然而,正是这些外部的目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
除了西陵峡,汤姆逊的摄影集还记录了巫峡的风光。宁静的江水,雄伟的山峰和倒影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三峡的壮丽与神秘。虽然汤姆逊未能进入瞿塘峡拍摄,但通过其他的资料,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里的雄奇景象。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三峡景区不仅保持了原貌,反而因现代保护工作而变得更加壮美。
与长江三峡相比,西湖的变化显得更为显著。西湖自古以来便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而它的魅力在晚清时期的杭州,似乎还不如今天那样被广为流传。通过许多晚清的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西湖与现在的样貌差异巨大。比如雷峰塔,旧时的雷峰塔破旧不堪,甚至摇摇欲坠。这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修缮后的雷峰塔大相径庭,后者经历了2002年的重建,已焕然一新。
此外,西湖的断桥在晚清时也显得破旧不堪。其狭窄、陡峭的道路和杂草丛生的周围环境,显然与现代化的修复和整治后的断桥有天壤之别。尽管许多人认为现代化的改变使得西湖失去了某种古朴的气息,但不可否认,这些改变使得西湖的面貌焕然一新,给人以更加宜人的体验。
同时,西湖周围的景点,如白堤、北塔山、柳浪闻莺等,虽然保留了大致的面貌,但许多地方经过现代化的规划和建设,古老的城墙已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替代。通过与晚清照片的对比,我们发现,西湖在经历了这些变化后,依然保留了它那份经典的美丽,只是变得更加宜居与现代。
纵观这些晚清老照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那时的西湖与三峡的变化,更能感受到那时中国百姓的艰苦生活。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然保护工作的加强,我们看到了昔日的自然景观依然焕发着光彩。而曾经贫困的百姓,也在现代社会中不再忍受贫困与困苦,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老照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它让我们得以反思过去,珍惜今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