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4日晚,在塔山阻击战的激烈对抗中,国民党东进兵团总指挥侯镜如因在战争策略上未能突破困局而焦虑万分,整整一整天的苦思冥想之后,突然间,他如同领悟了什么重要的军事秘密般兴奋大叫:“我怎么没想到这一招呢!”
蒋介石派来督战的“战地督查组长”罗奇被他的激动吓了一跳,急忙问道:“侯总指挥,您这是……怎么了?”
侯镜如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沉思片刻后,迅速拿起铅笔在作战地图上快速划出几个箭头,目光炯炯地望向罗奇等人:“共军的防守,确实值得注意,但我们不能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正面攻击,必须换个方式!”
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满脸疑惑,便问道:“那您有什么高见,侯总指挥?”
侯镜如眉飞色舞地道:“我们要采取全线偷袭!”
罗奇和林伟俦等人都显得很惊讶,纷纷发问:“全线偷袭?!”
侯镜如果断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是的!过去几天,我们始终在正面进攻上与共军死拼,然而现实证明,这样的战术对抗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打破常规,趁着共军由于长时间作战而疲惫不堪,利用夜色的掩护发起全线偷袭,给他们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致命一击!”
林伟俦奉承道:“妙!这才是制胜之道,总座高见!”
罗奇则谨慎地问:“计划出动多少兵力,侯总指挥?”
侯镜如用右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圈:“五个师,全线展开,攻破共军的塔山防线!”
林伟俦满脸赞叹:“这真是个大手笔!”
不过,罗奇面露担忧,慢吞吞地说道:“如果偷袭失败怎么办呢?”
侯镜如微微一笑,回答道:“若偷袭未能奏效,那就立刻调动装甲部队发起强攻!”
“此计甚妙!”罗奇连连点头称赞。
次日凌晨三点,塔山阵地笼罩在一片蒙蒙雨雾中,整个战场似乎被夜色与雾气吞没,宁静而幽深。东北野战军四纵的将士们经过数日激烈的战斗,疲劳至极,或许是因为习惯了敌人夜间休息、白天猛攻的战术,再加上连日的阴雨,战士们几乎不堪重负,纷纷在战壕中陷入了沉沉的睡眠……
谁也未曾想到,正是在这片寂静中,敌人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全线偷袭!
侯镜如调动了五个师、四万多兵力,精心策划的偷袭行动已经开始。士兵们悄无声息地穿越树林,越过被战斗洗礼过的前沿阵地,那些战斗中遗留下来的尸骸和残肢令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息。敌军悄然逼近,甚至连34团的指战员都未能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在敌人准备发起突然袭击的一刹那,两个本应在炊事班忙碌的炊事员意外地闯入了敌人的阵地,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
两位炊事员带着一担担热腾腾的饭菜,刚刚走到34团阵地时,突然察觉到不对劲——四周的壕沟里有很多持枪的人影,他们竟然不是自己人,而是敌军的偷袭部队!
意识到情况的危急,其中一位炊事员毫不犹豫地冲到战士们的战壕边,拼命喊道:“敌人来了!敌人来了!大家快起来战斗!”另一位炊事员则迅速抓起一把步枪,拉开枪栓,对空放了一枪。
这一声枪响,震醒了所有正在沉睡的战士,整个阵地顿时沸腾起来!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气急败坏,几名敌兵猛冲过来,刺刀直指两名炊事员。这两位炊事员英勇地为保护战友们付出了生命,但他们的行为却在瞬间唤醒了整个四纵。
被突如其来的骚乱震惊,四纵的将士们迅速从惊愕中恢复过来,愤怒地组织起反击。特别是10师29团,他们没有急于迎敌,而是机智地利用熟悉的地形,在敌人的侧后发动了“反偷袭”,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敌人精心策划的全线偷袭,并未成功地一击致命,反而陷入了被四纵前后夹击的困境。此时,四纵副司令员胡奇才抓住敌人犹豫不决的时机,果断指挥部队展开猛烈攻击。士兵们怒气冲天,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殊死搏斗,牢牢守住了阵地。
看到偷袭未能奏效,侯镜如只得带领着部队全线撤退。当天,锦州解放,塔山阻击战也宣告圆满结束。
尽管史料没有记载那两位炊事员的名字,但在所有人的心中,他们无疑是那次战斗中最大的英雄,值得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