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跪着求李世民放过13个亲孙子,可最后这些孩子还是被尽数诛杀……
玄武门前夜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三,长安城闷得像个蒸笼。秦王李世民在府里来回踱步,手里攥着份密报直冒冷汗,太子李建成竟要在昆明池饯行宴上,给他灌三碗西域毒酒!这招数跟当年杨广毒杀亲爹杨坚如出一辙。
编辑
"二哥还犹豫啥?再不动手,咱们都得成刀下鬼!"尉迟恭把铁鞭往案几上一拍,震得茶盏叮当响。
房玄龄摸出张泛黄的绢帛,正是五年前李渊亲笔写的《立储诏》草稿:"陛下当年许诺的太子之位,如今反倒成了催命符。"
窗外惊雷炸响,李世民猛地起身:"明日卯时三刻,玄武门!"
血色黎明
六月初四寅时,长安城还浸在墨色里。
李世民带着八百玄甲军埋伏在玄武门,眼睛死死盯着宫道尽头。晨雾中渐渐显出两顶轿子,李建成掀帘刹那,三支狼牙箭"嗖"地钉入他咽喉。李元吉刚要拔刀,尉迟恭的铁鞭已劈头盖脸砸来。
太极宫里,李渊正逗弄着新得的波斯猫,忽见尉迟恭浑身是血闯进来:"太子齐王谋反,已被秦王诛杀!"老皇帝手一抖,猫儿尖叫着窜上房梁。殿外隐约传来孩童啼哭,那是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吃奶。
老皇帝最后一跪
三日后,李世民带着十三个侄儿进宫"请安"。孩子们跪成一排,最小的李承义还笑嘻嘻地喊"二叔"。
李渊颤巍巍从龙椅上滚下来,竟"扑通"跪在李世民跟前:"二郎!这些孩儿身上流的可是咱李家的血啊!"
李世民慌忙搀扶,瞥见父亲白发里粘着片枯叶,心头突然发酸。这场景让他想起二十年前,父亲教他射箭时说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如今……
"儿臣答应父皇,定保侄儿们富贵终老。"李世民话音未落,屏风后闪出个青衫文士,正是刚升任中书令的长孙无忌。
淮南王的诅咒
当夜秦王府烛火通明,长孙无忌蘸着茶水在案上写下七个字:"勿忘淮南王刘安"。李世民手一抖,茶汤泼湿了奏章。
要说这刘安,可是西汉有名的"造反专业户"。他爹淮南王刘长被汉文帝流放致死,文帝心疼侄儿,把刘安兄弟都封了王。谁知这刘安吃着朝廷俸禄,暗地里铸钱屯粮,六十岁高龄还谋划着造反。
"陛下今日心软,来日必成祸根!"房玄龄掏出本《史记》,翻到"淮南衡山列传"那页。烛光下,竹简上的"安日夜与左吴等按舆地图,部署兵所从入"几行字,像毒蛇般缠住李世民的心。
十三口棺材出长安
七月初七乞巧节,长安城处处张灯结彩。刑部大牢里,十三岁的李承道正教弟弟们折纸船:"等二叔放咱们出去,就去洛水放花灯……"话没说完,牢门"咣当"一声被踹开。
尉迟恭举着明黄圣旨,脸上横肉直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面的话被孩子们的哭喊淹没了。据《旧唐书》载,当日午时三刻,朱雀门前血流成河,最大的李承道被腰斩时,手里还攥着半只纸船。
消息传到太极宫,李渊把案上茶具砸得粉碎:"好个二郎!好个太宗皇帝!"转身从暗格里摸出瓶鹤顶红,被闻讯赶来的裴寂死死抱住:"太上皇!您得活着看大唐千秋万代啊!"
玄武门后的三十年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李世民在凌烟阁给二十四功臣画像题字时,手突然抖得握不住笔,他恍惚看见李承道浑身是血站在阁楼转角。当夜突发风疾,御医扎了三十多针才醒转。
这事儿后来被记在《资治通鉴》里,司马光批注道:"太宗晚年多梦魇,皆玄武门事也。" 最讽刺的是,李世民自己的儿子们后来也重蹈覆辙,太子李承乾谋反,魏王李泰夺嫡,闹得比玄武门还凶。
永徽三年(652年),有个云游道士在洛阳郊外发现处乱葬岗。拨开荒草,十三块残破墓碑上依稀能辨"李"字。老道摇头叹道:"早知今日冢中骨,曾是御前掌上珠。"
如今咱们逛西安大明宫遗址,导游总爱指着片空地说:"这儿原先是李渊的垂拱殿,玄武门之变那晚……"话音未落,一阵穿堂风掠过,惊起群鸦乱飞。或许那些消散在历史尘埃里的魂灵,仍在诉说着帝王家的无情与无奈。
这场诛杀亲侄的惨剧,给后世帝王上了堂血腥的"权力课"。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眼前晃的怕是李世民的影子;朱棣把建文帝儿子关押五十年的馊主意,保不齐就是从这儿得的灵感。倒是老百姓看得通透,长安城流传的歌谣说得妙:"玄武门前箭,朱雀门外血,最苦城西卖炭翁,夜夜听得鬼哭月。"
权力这杯酒,看着琼浆玉液,喝下去才知道是穿肠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