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在成功围歼廖耀湘兵团的任务完成后,第二纵队接到紧急命令,迅速前往沈阳投入作战。尽管部队在锦州攻坚战和辽西会战中已经筋疲力尽,但为了不让任何敌人逃脱,战士们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在经过短暂几小时的休整后,他们便向沈阳的外围发起进攻,誓言要早日解放这座城市。
第二纵队第四师抵达铁西区后,获悉敌人在此地驻扎着一个整旅。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该敌旅最终被歼灭。实际上,自辽西会战以来,部队的进攻就一直势如破竹,纵队与师、师与团之间的联系几乎断裂。沈阳战役的情况也是如此,部队奋勇直追,与敌人争夺宝贵的时间展开了突袭,令敌军十分混乱。
在这次战斗中,第四师师长胡继成率领第24团与一个敌方装甲营交战。根据武器装备的比较,敌方装甲营显然要强大许多。然而,胡继成巧妙地命令部队使用爆破筒进行攻击。一声炮响,敌军立即陷入恐慌,纷纷选择投降,这可见敌军士气低落,他们此时已经明白锦州失守、廖耀湘兵团被歼灭的严酷现实,面对城内的围攻,根本无法再抵挡。
当敌方一个装甲营被俘后,部队开始押解战俘。胡继成和通讯员在此过程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由于不知所措,胡继成请求营长带路,结果却不小心开到了敌人的师部。此刻,他和通讯员孤立无援,周围虽然有敌军,但对方的师部肯定也是人满为患,几人无法与数百名敌士兵抗衡。
对胡继成而言,此时已经没有退路。逃离无疑会更加危险,与其四处游荡,不如趁机接触敌人,侦察其动态。当他步入敌军师部时,守卫询问他的来意。胡继成随即谎称是总部派来谈判的,要求会见敌方司令。在一番交涉后,他终于见到了敌军师长。这位敌军指挥官此刻显得格外紧张,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中,面对是抗战、投降还是起义的选择,他陷入了深思。
经过数小时的谈判,胡继成观察到敌方士兵都是各带家小,他们并不愿意继续作战。面对敌方的团长和营长们的意见一致反对继续奋战,胡继成便提到:“投降与被俘是有本质区别的。你们应该果断一些,拖下去没有任何好处。”最终,敌军一个完整的师选择了投降。胡继成及时找车前往己方队伍,并指派一个营接收这支敌军。
在解放沈阳的战役中,第四师的战果无疑是可圈可点的。然而,战斗结束后,纵队的政委却对第四师的表现提出批评,甚至考虑撤换他的团长和政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回顾锦州之战,第四师的一个团在与第七纵队的协作中攻打锦州老城,敌人通过设置障碍来延缓攻城部队的进程。然而,师的副师长未能及时到达作战岗位,导致在冲锋时遇到敌军的壕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正因如此,战斗结束时,纵队政委决定撤换团长,胡继成对此感到不平,他认为既然部队是在第七纵队的指挥之下,指挥官未能如约到位,最终的责任却不能仅归咎于团长,这不合理。因此,他愤怒地选择脱离第二纵队,转而调任第五纵队担任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