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诸葛亮的七星灯续命
“七星灯续命法”这一概念,大多数人应当是通过《三国演义》才有所耳闻的。故事的起因要追溯到上方谷的那场大火。尽管诸葛亮深知敌军的动向并做出周密布置,然而他却未能预测到天公的不作美。在他几乎即将将司马懿父子困死在火海时,突如其来的暴雨改变了局势,司马懿父子趁乱逃脱。眼见自己的计划失败,诸葛亮悲愤交加,身体状况本就不佳,再加上这一打击,他的病情迅速恶化。而此时,他看着星象变动,心知命运已尽,他深感自己即将离世。
为了能够继续实现统一中原的梦想,诸葛亮决定借助“七星灯续命”的方法,期望能够延续生命,继续为蜀汉事业奋斗。起初一切进展顺利,但就在关键时刻,魏延一时疏忽,闯入帐中,不小心将主灯扑灭。诸葛亮只能无奈放弃,他叹息道:“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不久后,诸葛亮最终在五丈原闭上了眼睛。看过《三国演义》后,许多人将其失败归咎于魏延,认为正是他的失误导致了诸葛亮的死亡。然而,若从《三国演义》的逻辑来看,这一切与魏延无关,诸葛亮未能成功续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
二、为何会失败?
首先,诸葛亮在七擒孟获时,曾亲自火烧藤甲兵,并自知这一策略必然会导致自己的寿命减少。诸葛亮曾感慨:“吾今此计,不得已而用之,大损阴德。”如今,再次面临“火烧上方谷”的局面,等同于前功尽弃。即使魏延没有不慎扑灭主灯,也难以避免其他突发状况的出现。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姜维愤怒想要斩杀魏延时,诸葛亮却阻止了他,意识到事情的根源并不在魏延身上。
其次,七星灯的续命计划未能完善。既然决定了通过七星灯来延命,诸葛亮便应该做到万无一失。然而,他虽然能控制蜀汉内部,但无法控制曹魏的司马懿等势力。司马懿也非泛泛之辈,他察觉到诸葛亮的“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于是派夏侯霸试探性进攻蜀营。魏延因此匆忙赶来,而不小心踢灭了主灯。由此可见,诸葛亮的“七星灯续命”计划,终究败给了司马懿。
第三,三国历史最终选择了司马氏。司马炎统一三国后,追封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为帝。这从《三国演义》的视角看,意味着司马懿父子早已被天命选中,而诸葛亮尝试请求天命的帮助来继续对抗司马懿,这种做法本身注定是行不通的。
三、为何不给刘备用?
看到诸葛亮的七星灯续命因失败而告终,大家或许会疑问:既然诸葛亮能用七星灯延命自己,为什么刘备去世时,他却没有使用相同的方法来延命刘备呢?其实,这三条失败的原因,在刘备死前并不存在。
首先,刘备没有做过损阴德的事情。相反,曹操才有不少罪行,例如杀皇后、盗墓、屠城等,这些恶行注定给曹家带来灾难,最终导致司马氏崛起。
其次,刘备死于白帝城,这里是蜀汉的核心地盘,诸葛亮能完全掌控局势,因此不必担心外部势力的干扰。
第三,刘备作为昭烈帝,活着时便已经是帝王,比起司马懿父子死后被追封的情况,刘备的地位无疑更为稳固。再加上“天选”之力,诸葛亮无需担心如同自己面对的困境。
所以,刘备的死亡避开了这三大难题。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没有使用七星灯续命呢?问题其实出在刘备身上。刘备去世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正是这件事导致了诸葛亮不敢尝试。
四、刘备死前的怪事
刘备在夷陵之战败北后,逃至白帝城并染病。最初,他并不认为病情严重,但某天,他在独自卧龙榻上时,突然看见了关羽和张飞的身影。刘备惊喜万分,关羽却告诉他:“上帝已命我二人守信守义,已成神,哥哥与弟弟相聚,便不远矣。”刘备当时并未在意,死死抓住关羽和张飞,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突然间,他意识到二弟已经不在身旁。此时,他感叹:“朕不久于人世矣!”这意味着,刘备的死亡已经无法避免,而且还特意让关羽和张飞,这两位死后成神的兄弟来告知他。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管是施用七星灯续命,还是求“仙枣”延命,均无济于事。若再看曹操去世前的情形,刘备做梦见到了关羽和张飞,而曹操却看到伏皇后、董贵人等神秘人物,最终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五、七星灯续命的背后
诸葛亮死前曾命人安排:“吾死之后,不可发丧,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放米七粒于口,脚下点明灯;军中安静,切勿举哀。”即便七星灯续命失败,他依然这样安排,这究竟是为何?
诸葛亮的意图是“将星不坠,吾阴魂自起镇之”。他相信,如果司马懿看到“将星”未曾坠落,必定会感到惊疑。果然,司马懿看到那颗“将星”出现时大为惊讶,认为诸葛亮死了。最终,这一“死后之星”确实让司马懿产生了恐惧,司马懿甚至感叹:“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
因此,无论是诸葛亮的七星灯续命计划失败,还是他死后想要让“将星”继续闪耀,最终都未能延续生命。但这也不妨碍司马懿对这份“遗星”的恐惧,表露出《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无限敬意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