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史上最冤大将,两次被解兵权,还被刘邦斩杀,他做错了哪四件事?
创始人
2025-09-08 05:33:19
0

韩信的死因为何如此残酷?

公元前196年,刘邦在其授意下,策划了韩信的死亡。吕雉将韩信骗至长乐宫,并与宫人一道将其用布袋捆绑,悬挂在长乐宫外的大钟下,随后用竹竿将其刺死。如此一位杰出的将领,竟然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实在让人不禁感到惋惜。

有句话说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道理听起来简单,却非常难以做到。

韩信虽然能忍受胯下之辱,但为何在与刘邦共同打天下的过程中,没能避免锋芒毕露呢?从刘邦的手下将领来看,韩信的军事才能无与伦比。一直以来,他为刘邦浴血奋战,帮刘邦打下了大片疆土。那么,为何刘邦宁愿自断双臂,也要铲除韩信呢?韩信是否真的有反叛之心呢?关于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墙头草,兵家大忌

韩信的志向远大,却缺乏远见。

尽管他与刘邦一样,出身贫寒的小农阶级,但他远不如刘邦那般圆滑机智。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韩信常常到别人家里乞讨食物,导致大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母亲去世时,韩信不仅无力为她办理丧事,甚至连墓地的费用都凑不齐。然而,他却决定将母亲的墓地选在一片开阔地,暗下决心,若有朝一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定要为母亲安置众多的守墓人。

虽然韩信最终在刘邦麾下大展拳脚,封王封侯,取得了显赫的地位,但由于情商较低,他最终未能避免惨死的命运。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羽和叔父项梁依靠六国贵族的势力,招兵买马,韩信便投身于项梁的军队。那时,韩信自认为自己才华出众,但无论他如何辗转于项梁、项羽的名下,都没有获得重用,这让他感到自己被埋没,心生愤懑。他确实有些不幸,项梁早早战死,而项羽又是个自负的人,韩信为其出谋划策的许多独特想法,项羽却根本不屑一顾,完全没有采纳。于是,韩信一直在项羽麾下郁郁不得志,心里早有离开的打算。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蜀地后,韩信投诚加入汉军。此时,他的名声尚未显赫,只是负责军中的物资管理。然而,韩信最应该感谢的,是萧何。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萧何便是韩信的伯乐。在军中时,韩信喜欢与人谈话,其中就包括萧何。萧何敏锐地察觉到韩信有着非凡的抱负,几次将其推荐给刘邦,尽管刘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当韩信决定再次逃离时,是萧何冒着风险连夜将其追回。看到昔日好友如今已成为得力助手,刘邦对韩信刮目相看。最终,刘邦将韩信任命为一员大将。

刘邦最初对韩信的重用,并非完全出自心愿,但韩信的才华却逐渐得到了刘邦的认可。在两年多的相处过程中,韩信仔细观察了项羽的弱点,提出了“还定三秦,东进”的战略建议,得到了刘邦的高度评价。

功高震主,四件事让刘邦忌惮韩信

在韩信与刘邦的交往过程中,四件事让刘邦逐渐对韩信心生忌惮,最终决定除掉他。

第一件事是韩信推荐张耳为赵王。当韩信与张耳攻占燕地时,张耳威望极高。为了在乱世中结交更多朋友,韩信希望刘邦对张耳有所表示。然而,刘邦却认为韩信在为自己铺路,这令他对韩信产生了疑虑。在项羽大败彭越后,刘邦从韩信和张耳手中夺走了兵权,因他担心两人会在自己落魄时反叛。

第二件事是韩信攻打齐国时。当他得知齐王已被刘邦的亲信郦食劝降时,韩信依然一意孤行,带兵进攻齐国。此举导致齐王误以为刘邦未打算接纳他,使得齐王与楚王联合,令汉军损失惨重,刘邦也因此失去了亲信郦食的支持。

第三件事是韩信在大破齐楚联军后变得骄傲自大。他向刘邦请求一封圣旨,希望能被封为假王,以便更好地管理齐地。韩信以为刘邦会答应,然而刘邦早已对他心生疑虑,迫于形势封他为真齐王。韩信因此觉得刘邦真心重用自己,然而他却未意识到刘邦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安全考虑,暗中策划如何除掉他。

第四件事是在攻打项羽时,刘邦要求韩信配合进攻,但韩信却迟迟不行动,导致刘邦的军队被困在固陵,最终刘邦只能答应将一些权利转交给韩信。韩信的这种高傲与无视刘邦指示的行为,彻底引起了刘邦的愤怒,最终决定对他下手。

在垓下之战后,项羽自杀,刘邦大获全胜。此时,刘邦便解除韩信的兵权,将他贬为淮阴侯。然而,韩信终于意识到自己已被刘邦弃用,并试图通过以病假为由避开朝廷。然而,刘邦心中的隔阂已经无法化解,最终决定除掉他。

韩信的悲剧如何形成?

韩信与项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二人都深信自己的才华,然而却难以洞察他人的心思。韩信一生都在寻找赏识自己的主人,但他的自负使他未能察觉到刘邦对他的戒心。尽管他从未有过谋反之心,最终却以三族满门的惨剧告终。

刘邦对韩信的忌惮,甚至连萧何都能察觉,他却仍旧相信刘邦会真心重用自己。殊不知,刘邦的权谋手段,往往是以甜言蜜语为诱饵,实则为确保自身安全。在项羽向他抛出橄榄枝时,韩信未能及时采纳谋士蒯通的建议,与项羽共分天下,错失了机会。若他足够果断,或许三分天下的局面会提前到来。

韩信并非一个合格的下属,他在很多时候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这让刘邦多次吃亏。蒯通曾劝告韩信:“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不懂得隐忍,反而总是与刘邦对立,导致自己最终落得个被动死去的结局。

韩信并非刘邦诛杀的唯一异姓王,但他是其中最具威望的一位。刘邦为了震慑其他诸侯,不得不铲除韩信。韩信总是把自己的才华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却忽略了与帝王相处之道,最终以惨死收场。

刘邦对韩信的忌惮,源于他对未知的恐惧。刘邦深知权力的脆弱,稍有变动便会引发巨大的动荡。因此,他坚决要铲除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帝位的人。韩信曾在关键时刻帮助刘邦获得胜利,但他功高震主,最终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韩信是否真的有谋反之心,至今已无从考证。韩信与刘邦的关系,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死局,二人既是君臣,又是对手。韩信目光短浅,刘邦则忧虑未来,最终为了彻底消除威胁,决定将其除掉。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66年,李宗仁回到祖国后不久,偶然翻阅报纸时,他看到了有关40年代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让他惊愕不...
原创 课... 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务必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能让您方便地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
原创 《... 《藏海传》平津侯府的小少爷庄之行,京城中有名的纨绔子弟,每天吃喝玩乐,看似无忧无虑,实则背后藏着无数...
原创 玄... 李渊凝视着眼前的儿子秦王李世民,旁边站着一脸严肃的尉迟敬德和裴寂等武将,他们的坚持和不容置疑的态度让...
原创 为... 写作并不容易,每一位作者都在默默付出,日复一日地撰写文字,只为维持生计。我们希望各位亲爱的观众们,能...
原创 主... 何鸣的命运与“漳浦事件” “同志们,为什么抓我?”何鸣焦急地问道。 “不仅要抓你,还要杀你!”一名...
西周青铜器柞伯簋,三千年前的“... 河南博物院展柜内,柔和的灯光倾泻而下,落在一件造型独特的青铜器皿上:鼓腹圈足,两侧有耳,底部有喇叭形...
秦商再启航!2025年秦商大会... 2025年秦商大会在西安召开 创新创业闯天下,秦人秦商勤奋进。今天(5月20日)下午,主题为“温暖奋...
原创 读... 太平天国是一段离经叛道又充满矛盾的历史,而在这段历史的中心人物洪秀全身上,也隐藏着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
原创 鲁...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将能方便地收到类似文章的推送,并能随时参与讨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