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们通过不正当手段攫取了财富,成功跻身世界强国行列,而清政府的软弱和无能则使得普通百姓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讨好列强、恢复帝制,复辟帝制的袁世凯竟然认可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令人痛心的是,即使蒋介石上台后,北洋政府的还款政策依然没有改变,继续逼迫人民背负沉重债务。
然而,毛主席显然不愿将这种“烂账”继续压在人民肩上。在带领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之后,毛主席果断地处理了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赔款问题,终于让压在中国人民几十年的重负消失不见,永远告别了这些不平等的债务。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面临的“烂账”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毛主席又是如何一一解决这些烂账的呢?
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清政府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沦为空谈。其虚弱的国力暴露无遗,眼见着四方列强纷纷前来瓜分中国的财富。清朝灭亡的七十二年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共计1175个条约,其中不平等条约高达31个!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到1858年的《天津条约》,从1860年的《北京条约》到1881年的《伊犁条约》,从1895年的《马关条约》到1990年的《辛丑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尊严。
其中一些赔款金额极为庞大,仅仅是赔偿金额较为显著的条约,如合计有7.2亿两白银,再加上利息,达到了12.5亿两白银。然而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清政府几乎没有反抗之力,任由其签署这些荒唐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颜面尽失。而这些赔款的重担,最终还压在了民众的肩上,原本已经困苦不堪的百姓遭受了更加严重的剥削。
尤其是在签署《辛丑条约》时,列强深知清政府的困境,竟设定了39年还款期限。然而,清政府已濒临崩溃,紫禁城中的慈禧依然挥霍无度,甚至打算挪用军费办六十大寿。为了解决财政困境,清朝官员想出了借新还旧的办法,把国内的铁路抵押给外国,借款继续维持政权。到此为止,清政府已经陷入深深的债务泥潭——全国四亿人,每人需背负三两白银的债务。
有学者如陈独秀曾深刻指出:“一个没有生产力的国家,最终只能依赖国税和铁路抵押借款来维持政权。”显然,清朝的腐败和积贫积弱使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彻底灭亡,但这笔沉重的“烂账”却依然留给了后来的民国政府。
国民政府迅速作出决定,宣布革命前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仍然有效,所欠的外债和赔款由民国政府继续承担。很多人不解,既然推翻了清政府,为什么还要接手这些负担沉重的债务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众依然未完全脱离封建社会的束缚。尽管临时政府已经成立,但内部分裂严重,权力集中度不高,孙中山在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时,也只能低头妥协,以争取国际支持。
然而,随着袁世凯的复辟失败,历史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找到了缓解经济压力的机会,开始拒绝向德国和奥匈帝国支付赔款。此后,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苏联政府急需国际支持,也暂缓了对中国的赔款要求,最终甚至放弃了所有赔款。
而梁诚的大力争取,最终让美国退还了庚子赔款,但这笔款项并未直接用于中国经济,而是被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虽然美国政府设下重重条件,但这笔款项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推动,清华大学正是在这笔退款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壮大。
接着,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也相继停止了索要赔款,并且归还了部分款项。尽管这些归还的款项数额不大,且附加条件繁多,但这显然是一个标志性的变化,象征着列强对中国的态度有所转变。唯独日本,仍坚决要求赔款,并且不断提高要求,提出各种不合理的条件。
本以为这笔赔款会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得到解决,但蒋介石上台后却继续坚持支付赔款,这一做法令民众深感愤慨。为了继续支付这笔巨款,蒋政府实施了严苛的税收政策,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与此同时,日本侵占东北,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民众却依旧要承担向日本赔款的重担,民怨四起。
最终,1939年,民国政府宣布停止支付庚子赔款,并在1943年二战关键时期,英美等国为了争取中国的支持,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了最具争议的《辛丑条约》。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毛主席明确表示:“我们要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好,绝不能重蹈覆辙。”毛主席的这一番话明确指出了新中国将彻底告别旧约,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并以“恶债不偿”的原则拒绝清政府的历史债务。
中国从此站起来了!毛主席的伟大决策,激励了中国人民,给了他们捍卫尊严的底气。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周总理批准设立特别委员会审查并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京军管会在1950年1月宣布,所有外国驻华军事机构和建筑将被收回,帝国主义的军营和驻兵权被彻底取消。列强们震惊了,清政府留下的“烂账”新中国坚决不再承认。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在国际上恢复了应有的尊严。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领袖,更是永远屹立在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