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后,“东总”正式成立了五个纵队,其中包括5纵、11纵和12纵。5纵这个纵队显得尤其特别,其特殊性不仅体现在番号上。对历史不了解的人,或许会对这个编号产生疑惑,究竟第五纵队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然而,有人注意到,西方战场的野战军和中野部队都没有设立5纵的番号,唯独东野选择了这个编号,并且是十二个纵队中最后一个成立的。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究竟为何诸多野战军对这个5纵存在忌讳的情感?
实际上,5纵在国际上的名声并不佳,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使用这个编号。但最终,东野的部队填补了这个空缺,使得5纵的成立显得格外特殊。纵队组建后,万毅担任司令,而刘兴元则担任政委,纵队下辖的三个师均是改编而来的独立师。其中,第13师由原3纵9师的师长徐国夫负责,14师由彭龙飞指挥,15师则由王振祥领导。13师是5纵的主力,而徐国夫在接受新的职务前,曾在秋季和冬季攻势中因肺炎及其他疾病住院休养。当他住院时,大家都在热议5纵成立的消息,他对此并不太在意,认为这与自己无关,等自己身体恢复后,依然会回到9师中。
就在徐国夫入院一个月后,3纵的副政委唐凯去医院找他,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他被调往5纵担任13师的师长。这个转变让他感到十分意外,他心中不禁疑惑,自己怎么会突然成为5纵的师长。他询问了调动的具体情况,唐凯解释说,5纵刚刚成立,东总要求各纵队通力合作,因此他被挑选上来了,而唐凯同样被任命。实际上,韩先楚司令并不愿意徐国夫离开,向东总申请调动未获批准,徐国夫对此旧部的感情极为深厚,毕竟他已经与老部队共同经历了两年多的战斗。生死之交,造就了他对战友的深切眷恋。
然而,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命令难以违抗,尽管心里有些不舍,仍然必须服从安排。当他抵达5纵的司令部后,政委刘兴元开玩笑地说道:“我听说你对此次转任并不太情愿,真的吗?告诉你,5纵可不是国际上那个模样,有些人还想来为我们服务呢,如果不是你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想来也不会考虑你。”这番话惹得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实际上,5纵给予徐国夫的并没有减少,他负责指挥的13师被视为纵队的主力,尽管它无法与其他老牌主力师相提并论,但依然是纵队中实力最强的部队。5纵的战斗力整体较弱,因为他们许多都是地方独立师升格而来的,缺乏在大规模战争中的实战经验。因此,在后来的战斗中,5纵的任务并不是异常艰巨。例如,在辽沈战役中,他们并没有参与对锦州的攻坚战斗,而是配合其他部队进行阻击。
在辽西会战中,虽然部队表现尚可,但仍遭到了一些批评。总部批评分队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擅自行动,认为这是一种对上级的不尊重。然而,实际上总部越级对13师直接下达命令,导致师政委认为在行动之前应向纵队请示。他认为如果没有紧急情况,根本不至於出现越级指挥的现象,若是请示纵队,恐怕就会耽误时间,从而引发了这样的局面。
到了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部队向中南进发,抵达湖南时,40军的军长和政委要求徐国夫重新回归,担任119师的师长。在韩先楚和罗舜初向总部报告情况后,徐国夫回到了他心中的老部队,虽然不能说他非常高兴,但他依然对5纵在这一年的战斗有所挂念。随后,他参加了衡宝战役,在这场战斗中成功围歼了白崇禧的第7军,与丁盛部一同受到总部的表彰。之后,他南下参与海南岛的作战,可以说,这位军人在战争的舞台上从天涯打到了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