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位虎将
薛岳和卫立煌这两位虎将,简单总结来说,有三大显著的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曾担任过中山先生的保镖。卫立煌早于薛岳四年,于1917年加入中山先生的卫队,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薛岳则是1921年才来到中山先生身边,尽管如此,薛岳却比卫立煌更受到重视。他起步时便担任了警卫营长,与叶挺、张发奎等人同处一线。为何会这样呢?大概是因为薛岳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而卫立煌则是湖北陆军学兵营出身。可以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薛岳的学历相当于“211”,而卫立煌则更像是“二本”出身。尽管如此,两人都深受中山先生的影响。卫立煌一直珍藏着中山先生赠送的照片,而薛岳则在陈炯明叛变时,与叶挺配合紧密,叶挺负责开路,薛岳则负责保护中山先生和宋庆龄成功突围。这场战斗也让人看出了两人各自的特长——叶挺擅长进攻,屡次在北伐和南昌起义中展现出猛攻之势;而薛岳则善于防守,凭借天炉战法成功打败了日寇。
其次,两人都堪称国军中的虎将。蒋介石的五虎将中,卫立煌被广泛认可,而薛岳则被誉为“老虎仔”或“薛老虎”。因此,毫无疑问,这两位都属于国军中的顶尖人物。
最后,他们并非蒋介石的亲信,但却都始终保持着高洁的操守,拒绝发展私人势力,这也导致了他们最终都被蒋介石随意摆布。为什么会这样呢?除了他们的性格和个人操守外,还有一个原因——他们的夫人都是宋美龄的好姐妹。也就是说,两人都通过“夫人外交”与宋美龄建立了深厚的关系。薛岳的夫人此前已有介绍,不再赘述;而卫立煌的夫人朱韵珩也是一位留学美国的女士,信仰基督教,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这使得朱韵珩与宋美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朱韵珩的母亲去见宋美龄时,都可以直接进屋,无需任何通报。这种关系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尤为显著,宋美龄在背后支持薛岳,并力挺他反对白崇禧。卫立煌的春风得意,也有这层关系的帮助。然而,最终这两位将领也因为妻子的去世而失去了这层纽带。卫立煌的妻子朱韵珩去世后,他再婚,娶了韩权华,从而与宋美龄的关系疏远。在解放战争时期,陈诚搞乱东北时,他的妻子是宋美龄的干女儿,这也让卫立煌不得不参与东北的纷争。
二、三个阶段
既然薛岳和卫立煌被公认为国军中的两大虎将,那么谁才是国军的第一虎将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分三个阶段来探讨。
首先是北伐时期。薛岳比卫立煌早出道,他在1925年就成为了第一军第十四师的副师长兼第十四团团长,并在北伐战役中表现得非常勇猛,多次获得蒋介石的表扬,尽管他的表现不及叶挺。卫立煌起步较晚,他直到1926年才开始崭露头角,凭借卓越的战功升任第十四师副师长兼前敌总指挥。此时,卫立煌不仅追平了薛岳的职位,实权上更是超越了薛岳。然而,这种权力并没有持续太久,前敌总指挥的职务很快被白崇禧接管。此时,卫立煌的表现显现了后来居上的优势,但由于得罪了何应钦,心情颇为郁闷,最终他于1928年去北平,参加陆军大学的“特别将官班”进修。
至于薛岳,他的处境更加艰难,因为他得罪了蒋介石。在4月12日之前,薛岳不顾蒋介石命令“不得进租界”,强行带兵进入上海租界,并尝试与中共联手对抗蒋介石。结果,中共并未给出明确支持,而蒋介石则迅速下令调离薛岳,于是薛岳被解职,由胡宗南接任。总体而言,北伐时期,卫立煌的表现更加抢眼,而薛岳则显得更具进取性。由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因此需要更加详细的描述。
其次是抗战时期。薛岳的代表战例无疑是长沙会战,期间他创造了天炉战法,前三次长沙会战中共歼灭日军近12万人,这一战绩与李宗仁和白崇禧共同指挥的台儿庄战役相提并论。相比之下,卫立煌的忻口战役也有亮眼表现,在八路军的配合下,成功歼灭日军2万余人,但整体战绩略逊色于长沙会战。然而,忻口战役却也为卫立煌赢得了与八路军的紧密合作,这一关系让蒋介石对他心生不满,最终决定调离卫立煌。然而,这次调动恰恰让卫立煌迎来新的机遇,1943年,他接替陈诚成为远征军司令,指挥远征军取得了强渡怒江等一系列战果,使得他名声大噪,成为“常胜将军”,史迪威也称他为国民党军中最能干的将领。薛岳与卫立煌两人分别代表了国内和海外战场的顶尖指挥官。
最后是解放战争时期。薛岳在此时担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迅速横扫山东野战军,给陈毅元帅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但面对粟裕时却屡遭败绩,很快便被蒋介石弃用。卫立煌则不得不再度接替陈诚,去处理东北的局势。面对四野的强大力量,卫立煌力不从心,最终兵败并黯然撤离。
三、谁是第一虎将?
那么,薛岳和卫立煌,究竟谁才是国军的第一虎将呢?笔者认为,卫立煌的成就甚至超过了薛岳,理由主要有两个。
首先,卫立煌的战绩更为突出。尽管卫立煌起步较晚,但他通过自己的实际战斗表现,迅速超越了薛岳。在与日寇的对抗中,无论是国内的防守战,还是远征滇缅的进攻战,卫立煌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战术全面。而薛岳则更多表现为防守类型的将领,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薛岳虽在徐州展现过强大的进攻力,但他处于国军全盛时期,蒋介石的干预也让他无法全力施展,最终惨败给了粟裕。而卫立煌则在极为不利的东北局势下,依然顽强坚持,已属不易。
其次,卫立煌的格局更为宏大。抗战时期,薛岳的表现不乏亮点,但与卫立煌相比,他的战略眼光略显局限。卫立煌几乎是第一个认识到必须与中共合作,才能共同打败日寇的高级将领,这使得他与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这也导致了他被蒋介石调离。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这展现了他广阔的战略眼光。
因此,卫立煌无论在口碑、战绩还是格局上,都远超薛岳,堪称国军第一虎将。这是笔者的个人见解,权当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