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革命时期,参与长征的各支工农革命队伍中,红25军是最早到达陕北的队伍之一。红25军于1934年11月开始长征,并于1935年9月成功到达陕北,比中央红军提前一个月到达目的地。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正是跟随红25军一起踏上长征之路的张体学。新中国成立后,张体学长期在湖北省任职,先后担任了湖北省省长及湖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等职务,为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张体学的一生中有哪些值得回顾的故事呢?
张体学生于1915年,河南省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张体学自小没有机会接受过长时间的正规教育。青少年时期,他读了两年私塾便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务农。1931年,张体学加入了家乡的儿童团,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加入儿童团后,张体学担任了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工作,积极为工农革命队伍提供支持。到了1932年,他指挥儿童团参与了与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积极投身于武装抗争当中。同年8月,张体学正式加入红军,成为红25军独立营的一名战士。
随后,张体学参与了红25军的多个战斗,特别是在新集战斗中,红25军成功歼灭了大量敌军。然而,由于敌军增援迅速,且敌我力量悬殊,红25军不得不撤退并向皖西北一带转移。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前往川陕一带,而红25军则在根据地经历了多次改编与合并。最终,红25军于1934年11月正式踏上了长征,成功到达陕北,为长征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到达陕北后,张体学继续为根据地的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他还获得了进入红军大学的机会,系统学习了革命理论与军事理论,为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体学接到命令,回到南方,投身新四军的改编工作。
1938年,张体学加入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参与了皖南事变。在这场重要事件之后,年仅26岁的张体学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得到了极大的提拔,成为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的政委。此后,他长期活跃在鄂东、鄂南一带,带领部队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革命最终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体学继续留在湖北工作,先后担任了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在任职期间,张体学积极参与领导湖北的“三反”、“五反”运动,坚决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并且对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纠正,保护了很多基层干部的利益。
1954年,张体学升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并于1956年成为湖北省省长。在他领导下,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促进小商品市场经济的繁荣、推动农业发展、抗旱防涝等方面,张体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显著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张体学也未能幸免于难,被迫中断工作。1967年1月,张体学被造反派抓捕,消息传到总理那里,大家对他的安全十分担心。总理立即安排专人将张体学送往北京休养,以保障他的安全。
1968年2月,中央决定将张体学派回湖北,湖北省革委会成立后,张体学担任了省革委会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长期关注三峡工程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葛洲坝工程的设想,并成功得到了中央的正式批准。然而,张体学由于长期工作过度,身体状况逐渐恶化。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重病,并开始以治疗为主。最终,1973年,张体学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58岁。
张体学一生忠诚于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的事迹也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