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砍头有多残忍?洋人回忆细节:刽子手砍掉33个脑袋不到3分钟
创始人
2025-09-07 19:34:27
0

《——【·前言·】——》

北京城,菜市口,一个听起来该是热闹的地方,却承载着无数人的最后一刻。

有个外国人亲眼目睹了一场震撼心灵的大刑,刽子手手起刀落,不到三分钟,33个人头已落地,这哪是行刑,简直是一场“技艺表演”啊

刽子手是如何练出这种“刀起头落”的速度?

刀光剑影下的职业人生

清朝时期,刽子手这一职业充满矛盾与悲哀。

不是人人都能当刽子手,这行当既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也需要特殊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多数刽子手出身贫苦,家无恒产,缺少其他谋生手段。

他们有的是孤儿,有的是无依无靠的底层民众,不得不选择这条被社会普遍歧视的道路。

刽子手的培养是典型的师徒传承模式。

新手必须跟随老师傅学习多年,从最基础的观摩开始,逐步参与实践。

他们得先练眼力,学会准确判断颈部的关键位置。一个合格的刽子手必须能在瞬间找到颈椎间的缝隙,这样才能一刀毙命。

训练过程极为严苛。师傅会在冬瓜上铺一层白纸,让徒弟练习下刀。

刀法要求精准无误,不能切得太深或太浅。

太深会砍到案板伤刀,太浅无法一击致命。只有白纸被整齐切开,冬瓜却几乎完好无损,才算是初步掌握了技巧。

高超的刽子手追求的是"人刀合一"的境界。他们握刀的手必须稳健有力,挥刀的角度必须恰到好处。

一个熟练的刽子手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多次行刑,既保证效率,又不失准确。

据记载,清末时期一位外国人亲眼目睹了菜市口的一场大规模行刑,一名刽子手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里连续砍下三十三个人头,展现了令人震惊的专业水准。

刽子手虽然执行着朝廷的命令,获得官方认可,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却极低。

普通百姓认为他们身上"阴气重",往往敬而远之。很少有人愿意与刽子手家族通婚,他们的子女也常常被其他孩子排挤。

刽子手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官方奖励和犯人家属的额外酬谢。

每次行刑后,朝廷会给予一定数量的银两作为报酬。

此外,犯人家属为了让亲人走得体面一些,会私下给刽子手好处,希望他能一刀毙命,减少痛苦。

令人唏嘘的是,大多数刽子手晚年生活十分凄凉。

长期与死亡打交道,他们往往心理扭曲,难以与常人正常相处。

加上社会歧视,很多刽子手酗酒成性,或者早早病死。即使赚了钱,也很难留存下来,更别说留给后代了。

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是清朝一项重要的司法传统。

从秋分后到冬至前,是集中处决死刑犯的时间段。这个时间选择并非随意,而是有深刻的文化和实用考虑。

古人认为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顺应自然规律处决犯人,被视为天人合一的体现。

另一方面,秋季气温转凉,尸体不易腐败,便于处理。

更重要的是,在农业社会,秋收过后农事活动减少,百姓有更多时间可以前来观刑,增强了死刑的警示效果。

行刑的具体时间通常是"午时三刻",约当现代时间的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

传统观念认为这一时刻阳气最盛,人的精神最为清醒,犯人可以清醒地面对死亡,同时也能确保围观者看得真切。

北京的菜市口是清朝最著名的行刑场所之一。

实际上,早在明朝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为处决重犯的地点。

位置选在城市的繁华地带,既方便民众观看,又能起到最大的威慑作用。

行刑场通常设有高台,犯人跪在木板上,刽子手站在一侧,行刑官员和衙役分列两旁。

行刑前一天,犯人会被告知即将处决的消息。

传统上,官府会提供一顿丰盛的"断头饭",让犯人得以饱餐一顿。

这被视为对即将离世之人的一种怜悯。第二天,犯人会被押解到行刑场,沿途会有衙役喊报罪名,让民众知晓犯人的罪行。

到了行刑场,犯人被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官员宣读圣旨或判决书后,行刑开始。

刽子手会先用湿布擦拭犯人的颈部,既是为了清理出汗毛,便于看清血管和骨节,也是为了减少皮肤的摩擦力,确保刀刃顺利切入。

随着一声令下,刽子手挥刀,犯人头颅落地。衙役迅速上前,将人头装入篮中,尸体拖走。

一切程序紧凑有序,体现了清朝司法处决的高效率。

血腥围观

行刑现场往往聚集大量围观者,形成一种独特的"围观文化"。

对当时的许多普通百姓而言,这竟然成了一种"观赏性活动"。

行刑日的菜市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种小贩早早来到现场周围摆摊,卖茶水、烧饼、瓜果,为前来观刑的人提供服务。

有的摊位甚至专门设在高处,成为"观刑最佳位置",还能收取额外费用。

令现代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时围观者对行刑过程往往表现得相当平常。

人们有说有笑,仿佛在观赏一场普通的街头表演。

孩子被大人抱在肩头,老人拄着拐杖挤在人群中,都为了一睹行刑的"盛况"。

官方也刻意营造这种围观氛围。

在文盲比例极高的古代社会,公开处决是让不识字的百姓直观认识法律后果的重要手段。

正所谓"杀一儆百",通过公开、残酷的死刑执行,向民众传递违法必究的讯息,维护统治秩序。

围观者中有不少是犯人的家属。

他们往往跪在一旁,悲痛欲绝却又无可奈何。有的家属会给衙役送钱,希望能领回亲人的尸体进行安葬。

也有的家属会提前找刽子手"打点",请求他下手干净利落,让亲人少受痛苦。

对行刑官员和刽子手而言,围观人群的反应也是他们表演的一部分。

熟练的刽子手往往会有意展示自己的技艺,比如一刀下去,人头落地但不倒下,或者连续行刑速度奇快,引起围观者的惊叹和议论。

古代司法的血色

与西方古代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死刑制度有其独特之处。

砍头虽然看似残忍,但在古代中国的刑罚体系中,却被视为较为"仁慈"的处决方式。

相比之下,凌迟、车裂等酷刑更为可怕。

凌迟又称"千刀万剐",是将犯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直至死亡,过程极其痛苦漫长。

车裂则是将犯人四肢系于四辆马车上,马车向不同方向奔驰,将人撕成几片。相较这些酷刑,砍头带来的痛苦相对短暂,死亡也较为迅速。

清朝的司法制度强调"罪刑法定",即法律明文规定了哪些罪行应处以何种刑罚。

死刑主要适用于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十恶不赦"的重罪,以及特别严重的杀人、抢劫等案件。

理论上,死刑判决需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最终由皇帝批准。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员往往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导致执行上的不公平。

清朝刑法中还有"监候"一说,即暂缓执行死刑,关押候审。每年秋后,朝廷会集中复核这些案件,决定是否执行死刑,这就是"秋后问斩"的由来。

死刑的执行体现了古代中国特有的礼法观念。

即使是处决犯人,也要按照特定的礼仪和程序进行。

从宣读判决到行刑完毕,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对形式的重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秩序的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死刑制度中也有人道主义的一面。

例如,对孕妇犯人会延缓执行,待产后再决定;对七十岁以上老人和十五岁以下未成年人,一般不处以死刑;患重病的犯人也可暂缓执行。

这些规定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

清末的司法制度逐渐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进行改革。

1905年,清廷下令废除凌迟等酷刑,仅保留斩刑和绞刑两种死刑执行方式。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野蛮残酷的刑罚制度开始向现代法制过渡,也是清朝刑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结语·】——》

清朝菜市口的行刑场景,已经成为历史中的一个点。

那位神乎其技的刽子手,在三分钟内结束三十三条生命的"壮举",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司法的血腥一面。

从菜市口的围观文化,到刽子手的悲苦人生,再到那个特殊的午时三刻,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清代刑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古代行刑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地方文化符号的追寻 阎晶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前不久去延庆参加一个文化活动,并与当地朋友就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我就地方文...
原创 元... 一、 在元朝时期,浙江婺州义乌的赤岸镇流淌着一条小溪,名为丹溪,这里正是晋代伟大的道士、羽化成仙的...
原创 朱...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屠杀开国功臣,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1776年,美国成功独立并击败了英...
原创 陈... 1948年,淮海战役的帷幕即将拉开,国共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解放军做出了一个重...
乌拉“三府” 满韵遗风今犹在 《江城日报》2025年5月23日3版 作为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和清代皇室派出机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丨“追”长城... 5月11日,李世翔在位于海原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州城址上巡查。 地处宁夏中卫市的黄河黑山峡...
原创 周... 1927年9月,南昌起义的部队抵达广东大埔县的三河坝,这一时刻成了决定命运的关键节点。如何选择接下来...
蛇年说蛇四 | 光耀草原·蛇影... | 光耀草原·蛇影相随(上篇)| 李家崖文化青铜蛇首匕 沉浸在春节的气氛,蛇年话蛇一、二、三很快在...
羌族碉楼起源于古代?建筑背后藏... 羌族碉楼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珍品,以其独特的形态、高超的技艺以及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让人深感钦...
原创 被... 被诸葛亮形容为“暗弱”的刘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那种性格似乎难以成就一番大业。 刘璋是中国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