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除了李鸿章,另有一位汉族权臣不得不提,他便是臭名昭著的大军阀袁世凯。袁世凯在权臣中可谓一位极为成功的人物,他拥有强大的军队,深知如何操控权力,牢牢把控了清朝的政权,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
然而,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成员,他的名声却臭不可闻。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趁机窃取了革命的成果,更为了复辟君主制出卖国家利益,最终引来了全社会的唾弃与憎恨。
不过,袁世凯的命运十分悲惨,作为短命的君主,他在1916年登上了权力的顶峰,担任了短暂的“大总统”职位,仅仅83天后,他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不得不恢复了共和体制。在经历了这一打击之后,他的健康迅速恶化,最终死于尿毒症。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临终时居然交代儿子,死亡后不要去为他送葬,而是带着武器去报仇,杀死一个他永远无法忘记的人。
那么,袁世凯至死都心怀怨恨的人究竟是谁?他与这位人物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呢?
袁世凯,字慰亭,生于河北项城。他的家族曾在镇压叛乱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袁家因此得以为清朝贵族,父亲袁保中甚至获得了一个官职。袁世凯的家境显赫,家中早年成功战胜了捻军,这也成为他名字中“凯”字的来源——寓意着他也将成就一番伟业。
从小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袁世凯,天生便不缺少资源与支持。他的少年时期就开始了武术训练,弓马射箭、兵法兵书等方面的才能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正因如此,他年少时便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如同项羽一般,拥有征服一切的能力。
尽管袁世凯钟爱读书,但他并不喜欢儒家的四书五经,而是对兵法与武学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其他同龄人沉浸于经典的文学著作时,袁世凯则在一旁孜孜不倦地研究战术、军事理论,力求从中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
然而,尽管他充满野心并努力学习,清朝晚期的社会动荡并不意味着战争随时可见,年轻的袁世凯一度感到郁郁不得志。由于战事稀缺,他本能地逐渐陷入了社会的另一面——那些被称为“纨绔子弟”的圈子,过着奢华无聊的生活。即便如此,袁世凯依然在闲暇时与伙伴们切磋武艺,讨论兵法,父亲对他的这些行为也颇为无奈。
1873年,父亲袁保中去世,袁世凯回到家乡河南,暂时放下了所有的事业与梦想,以便为父亲守孝。父亲的去世,使得袁家的经济来源断裂,但幸运的是,袁世凯的叔叔袁保恒极为重视父亲的临终嘱托,将他送到北京继续深造,希望他能从学问上有所成就。
初到北京,袁世凯深感自己过去未能实现父亲的期望,心情沉重。于是,他开始认真投入学业,四年后,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然而,尽管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依然未能获得科举中的任何名次。这样的打击令他愤怒至极,以至于他将所有的经典书籍烧毁,愤慨地说道:“大丈夫生于世间,应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些书本算得了什么?”
袁世凯意识到,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不愿意再像以前一样生活,便决定投身于军队,哪怕从最底层做起。他最终选择了投靠山东最高指挥官吴长庆,而吴长庆也正好需要一名幕僚。袁世凯的毛遂自荐使得他顺利进入了吴长庆的麾下,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投靠吴长庆后,袁世凯勤勤恳恳,迅速获得了吴的信任,并在山东一带逐渐崭露头角。1882年,正当他准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朝鲜发生了突发变故,袁世凯跟随吴长庆前往朝鲜,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朝鲜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特别是在协助朝鲜训练新军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一经历对袁世凯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光绪帝的变法要求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而有着训练新军经验的袁世凯成了最合适的选择。他为光绪皇帝提出了现代化军队的建设方案,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新兵,建立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新建陆军”,即后来的北洋新军。
虽然袁世凯在为光绪皇帝效力,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他很快便转而投靠了慈禧太后。此举使得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的私有力量,并为他日后争夺政权打下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袁世凯在清朝政权中愈发重要,成为当时最具权力的军事人物。
1901年,袁世凯受命调入京城,担任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虽然他在这一期间多次遭到弹劾,但他深知清朝不能离开他,最终他还是被重新召回。随着武昌起义爆发,清朝陷入危机,袁世凯成了唯一可以依赖的人,便被派遣去镇压起义。袁世凯表面上与义军作战,暗中却与孙中山等革命领袖谈判,最终他既推翻了清朝,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
然而,袁世凯执政期间种种行为,包括签订二十一条与恢复君主制,使得他名声扫地,迅速成为人人唾弃的民族叛徒。此时,袁世凯的身体日益虚弱,患上了尿毒症。最终,1916年他在病痛中去世,临终时的他将自己的儿子召来交代后事,并留下了令人震惊的遗嘱。
在临终时,袁世凯将自己一生的仇恨寄托在了段芝贵身上,他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务必杀了段芝贵,这一遗嘱成为袁世凯晚年最深的憎恨。
段芝贵,本是袁世凯的下属与义子。他心机深沉,趋炎附势,善于从袁世凯身边获取利益。段芝贵通过献媚和搜刮民间美女,成功获得了袁世凯的宠爱,并被袁世凯提拔为天津的警察局长。然而,段芝贵的野心远不止此,他想借袁世凯的权力与支持,掌握更多资源。袁世凯也逐渐察觉到段芝贵的阴险狡诈,并深知他不过是一个墙头草,自己在世时他趋炎附势,等自己死后必定会夺权叛变。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虽然继承了父亲的名字,但他却与父亲的政治立场截然不同。袁克定深知段芝贵的险恶,且恨不得将他除掉。因此,当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履行了父亲的遗嘱,亲手将段芝贵处决。
至此,袁世凯与段芝贵的恩怨成为了历史的最后一幕,两个罪人的死也为民国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对于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你又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