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18日,清晨的空气还带着丝丝凉意,侦察员匆匆赶到新四军第6师16旅的指挥部,面色焦急地向旅长王必成汇报:“旅长,不好了!我在大街上见到了前几天被捕的诸葛慎团长!”话音未落,他便双手紧握,显得异常激动。
王必成旅长的眉头紧皱:“你确定是他?”
侦察员点点头,语气坚决:“我绝对不会认错!”
政委江渭清也疑惑地问道:“可是,诸葛团长不是已经被捕了吗?怎么可能……”
侦察员的声音有些颤抖:“那么,是不是诸葛团长叛变了?”
王必成旅长摇了摇头,沉思片刻,答道:“我看可能性不大。”
诸葛慎,生于1908年,江苏金坛人,曾是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他的人生本来可以安稳幸福——有一个富裕的岳父,一个深爱的妻子,还能在家乡享受荣华富贵。不久后,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胖嘟嘟的儿子。可就在抗战爆发后,诸葛慎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决心,投笔从戎,投身抗日救亡的事业。
他的抗战生涯一开始便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依靠陈毅赠送的十支枪,他便开始了艰苦的战斗。此后,他被任命为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团长,兼任金坛县抗日县长,凭借智勇双全的能力,他深得谭震林师长的赏识。
然而,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43年8月13日,那一天,由于叛徒的出卖,诸葛慎在回家的途中被捕。得知此事,王必成旅长仍坚信他不可能叛变,因为诸葛慎与日军有着血海深仇。事实上,他的妻子林心平早在1942年6月便被日军捕杀,惨遭毒手。日军将她百般折磨,最终残忍地将其肢解,并将尸体丢入硫酸池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诸葛慎怒火中烧,立誓要为妻子报仇,如何可能与敌人合作?
然而,尽管敌人明知他有如此深仇,为什么还会在他被捕后释放他?敌人究竟有什么目的?
诸葛慎被关押在敌人严密看守的监狱中,他清楚自己不可能活着离开。深知自己必死无疑,他早已决定在监狱中了结生命。但敌人并未让他如愿。他被严密看守,每天都遭受审讯,然而无论怎样折磨他,敌人依然未能从他口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在这漫长的折磨中,诸葛慎的身心几近崩溃。他的痛苦不在于死亡本身,而是他不能继续为组织工作,不能为妻子报仇,死在敌人手中让他感到无比屈辱。一天早晨,监狱长和看守人员来到他的牢房,宣告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恭喜你,敌军决定放你出狱,给你康复治疗的机会。”
诸葛慎听到这一消息,心中充满了疑惑和警觉,认为这背后一定隐藏着阴谋。果不其然,敌人并非出于“人道”考虑,而是打算将他作为诱饵,放出去引诱新四军上钩。
日军宪兵队长小泉心生诡计,决定密切监视诸葛慎的动向,看看他是否会接触任何可疑人物。他的特务们悄悄跟踪诸葛慎,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诸葛慎出狱后并未进行任何危险的行动。他唯一的举动就是让内弟陪着去看病,之后便安安稳稳地呆在家中,不再外出。
特务们开始放松警惕,以为诸葛慎是真的被吓怕了,最终没有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然而,正是这份松懈,让诸葛慎有了机会。他明白敌人会以为自己已经被彻底软化,因此刻意保持低调,藉此麻痹敌人。
一个月后,诸葛慎如常来到兴隆茶馆,这家茶馆正是他和新四军进行秘密联络的地方。此时,他的营救计划已经悄然展开。新四军的领导早已布置好,正悄悄筹划营救行动。
在茶馆里,诸葛慎与孙记商行的掌柜孙荣华悄悄对弈。孙掌柜是新四军的地下工作者,诸葛慎早已与他有过联系。经过一番棋局后,孙掌柜低声说道:“我会帮你回家的,耐心等候。”
在孙掌柜的帮助下,诸葛慎开始了他的逃脱行动。三人密切配合,利用夜色掩护,成功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最终顺利逃脱。
这次行动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而诸葛慎终于得以安全归队,继续与战友们一同奋战。敌人意识到自己被愚弄后,愤怒至极,开始疯狂搜捕,然而一切都已为时晚矣。
小泉队长气急败坏地怒骂道:“巴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