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上杉谦信无疑是最为知名的战国大名之一。对他的赞美之声从未减少,至今仍在不断涌现。然而,与此同时,对于上杉谦信的指责同样没有间断。一个较为流行的观点便是:上杉谦信虽然斗智斗勇,打了大半辈子战争,却终究是“寸土未得”。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我就想分享一些个人的见解。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上杉谦信原属于越后长尾氏,作为越后国的守护代,长尾氏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战国时代,上杉谦信的父亲长尾为景通过“下克上”的方式取代了越后守护的上杉氏。尽管长尾为景未能实现越后的统一,但这一壮举奠定了后来的基础,真正的统一是在长尾景虎(即上杉谦信)成为家督之后完成的。从这一点来看,上杉谦信并不算是“寸土未得”。
在完成越后统一后,上杉谦信开始了他的对外征战,与武田信玄及北条氏康之间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龙虎狮之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上杉谦信成功地将武田信玄困于北信浓地区,确保了越后核心地带春日山的安稳,还进一步占领了北信浓的部分区域。他的“关东攻略”则摧毁了后北条的“关八州之梦”,成功占领了上野国,将其势力范围延伸至关东地区。
随着武田信玄将扩张方向转向西南,并且北条氏康与武田信玄接连去世,“龙虎狮之争”也基本宣告结束。此时,上杉谦信调整了战略目标,开始向西进发。在天正四年(1576年),他完全占领了越中国,随后成为第二次“信长包围网”的主要盟主。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上杉谦信又成功攻占了能登国。
总体来看,上杉谦信的生涯可谓是波澜壮阔。他不仅统一了越后国,还掌控了北信浓的部分区域、上野国、越中国和能登国,其势力范围甚至覆盖了东山道和北陆道的大部分地区。因此,毫无疑问,上杉谦信的一生并非“寸土未得”,他的对外扩张及占领三个令制国以上的成就,在战国大名中也稳居前列,值得后人铭记与赞颂。
上一篇:“闯王”也难闯的关,是个什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