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月,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杨勇率领的纵队在漯河一带展开行动。此时,他们面临的是敌人整编的三个师,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形势十分严峻。
杨勇决定不与敌军正面交锋,他策划了一个巧妙的计谋:指派20旅旅长吴忠带领两个团,伪装成纵队的主力,向南突击包信集,目的是吸引敌军主力的注意力。而杨勇则亲自指挥纵队主力,继续北上攻占项城。
此时,吴忠面对的敌人是胡琏所率领的整编11师。就在这时,杨勇突然打电话给吴忠,电话刚接通,杨勇便不加任何客气,猛烈地斥责吴忠,问他是否脑袋被门夹了,批评他一时糊涂,质问他到底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然而,吴忠似乎早有准备,无论杨勇怎么发火,他都坚定不移地表示,自己一定要打这场仗。话说到激动时,吴忠甚至直接挂断了杨勇的电话。
那么,杨勇为何如此生气,吴忠又为何如此坚定呢?原来,在接到纵队的任务后,吴忠率领部队迅速向包信集进发,成功地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为纵队的北上突击掩护。然而,在行军途中,侦察员报告说,包信集附近有一支国民党保安大队,战斗力较弱,询问是否绕过他们。
吴忠一听,顿时心生一计。他认为,即使敌人的整编11师机械化部队再强,也不会那么快追上来。因此,他决定趁此机会,消灭这个保安大队。这不仅能提升我军士气,而且侦察员还报告说,这支保安大队刚刚获得了一批新武器,正好补充了我军旅的武器和弹药。
吴忠立即召集了部队的指挥人员开会,虽然政委和副旅长等人都表示反对,但作为主官的吴忠仍然决定实施这个计划,并向杨勇报告了要消灭保安大队的打算。
杨勇看到作战计划后,立即感到十分不满。他认为,20旅的主要任务是吸引敌军,为主力部队提供掩护,而打保安大队很可能会暴露我方实力,暴露行踪,导致整支队伍的安全受到威胁。更何况,敌人11师是机械化部队,打保安大队耽误时间,敌人可能会追上,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一旦被包围,我军将会遭遇巨大的损失。于是,杨勇怒斥吴忠为“糊涂”,坚决不批准这个计划。
然而,情报显示,保安大队的战斗力确实较弱,消灭他们并不会造成多大麻烦。吴忠依然决定不顾杨勇的反对,坚决要打一仗。杨勇几次急电劝阻,都未能改变吴忠的决定。
当然,在战斗前,吴忠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然而,谁也没料到,战斗一打响,吴忠便急得满头大汗。原来,保安大队早已得知我军的意图,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迅速选择绕道而行,并且不停向胡琏求援。这一耽搁,就拖延了我军整整一天的时间。
与此同时,胡琏亲自指挥11师,将重装卸下,加快行军速度,迅速渡过漯河,开始从侧面包围20旅。此时,杨勇急电吴忠,要求他们立即撤离,但已经来不及了。
吴忠只好临时调整兵力,让一个营伪装成主力部队向西突围,而他亲自率领其他部队试图回归纵队。但是,胡琏早有预料,他知道我军可能会采取这一举动,于是分兵三路展开围攻。吴忠不得不进行长时间的行军,最终陷入了胡琏的包围圈,一场激烈的战斗不可避免。
吴忠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指挥部队突围,经过两天的激战,虽然大部分部队成功脱围,但由于敌军兵力占优,加之突围时各部队通讯不畅、协同不力,导致20旅一个营的400多人阵亡,损失惨重。
这次失利是自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以来,遭遇的最惨痛的一次。杨勇特意来到20旅,痛心地训斥吴忠不听命令,盲目行动,忽视了大局,导致如此巨大的损失。吴忠也深感愧疚,表示愿意接受纵队的任何处罚。
然而,杨勇深知吴忠是一位出色的战将,尽管这次损失惨重,但吴忠成功带领大部队突破了整编11师的合围,足以证明他的应急处置和指挥能力。因此,杨勇专门找吴忠进行了一次长谈,要求他放下包袱,吸取教训,争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之后,吴忠在不断的战斗中逐渐成熟,变得越来越稳重,很快成为我军的骁勇将领,并于1955年荣升为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