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务必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不仅能让您方便地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感。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我要回国参加抗战。如果我因日本的炸弹丧命,请记住,我的身体中有54.4%是被你们美国人炸死的。”
这句话出自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他在1937年离开美国时发表了这番演讲。当时全面抗战爆发后,陶行知前往美国募捐,希望美国政府能采取实际行动来支持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并通过制裁日本的行为来帮助中国。然而,他却遭遇了冷遇,这让他愤而发表了这番话语。
与此同时,1938年洛杉矶会议上,美国国会议员斯考特也忍无可忍,对美国政府的态度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各位,日本每杀害100万中国人,其中有54.4万人是我们美国人间接导致的!”
陶行知和斯考特为何会发表如此激烈的言辞?美国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角色又是什么?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讨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开日本侵华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推手。
在美国的长期宣传下,许多人认为美国在二战中始终是反法西斯的中流砥柱,是坚定的反侵略国家,并且在中国抗战中提供了大量支持。然而,这样的看法显然有失偏颇。它只看到了美国在抗战后期的援助,却忽略了美国在抗战初期的所作所为。
事实上,美国在很多方面偏袒日本,在遏制日本侵略上的消极态度可以追溯到1928年,而非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下成立,而蒋介石获得了英美财团的支持,承诺提供有利的条件来促进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美国也在当时表达过援助中国的意愿,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盟友,但它是否履行了承诺呢?答案不言而喻。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第二次北伐,这一行动迅速攻占了济南。然而,日本却插手进来,直接派兵侵占山东,阻止北伐军继续向前推进。日本在济南进行的暴行,甚至造成了国民政府派遣的交涉人员的死亡,这一事件被称为“济南惨案”。
面对日本的暴行,蒋介石请求美国的援助,毕竟美国曾承诺过帮助中国。然而,美国政府却拒绝介入此事,不愿与日本发生冲突,甚至要求蒋介石放弃与日本开战,并默许了日军在济南的暴行。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日军最终撤离济南,但没有向中国道歉或赔偿,济南惨案最终不了了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美国再度背弃了对中国的承诺。在日本侵略东北、肆意屠杀中国军民时,美国依然选择对这种侵略行为视而不见,宣称采取“中立政策”,并将问题推给了国联。美国总统胡佛甚至称日军在东北的行为是“合理的反应”,显现出对日本的纵容态度。
即便是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美国依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反制措施。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美国政府才在中国政府的不断呼吁和反法西斯人士的压力下,发表了一些表面上的抗议声明,指责日本违反了《九国公约》,但并未提出任何具体的制裁措施。
更加讽刺的是,美国不仅未采取行动遏制日本侵华,反而为日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对日出口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要知道,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许多战争物资依赖进口,尤其是钢铁、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而这些恰恰是美国可以提供的。
美国通过大量出口这些战略物资,间接帮助了日本的侵略战争,使得日本的战争机器得以持续运转。讽刺的是,在此期间美国却大声疾呼“和平”,一边为日本提供物资,推动战争的进程。美国国内的一些和平主义者看不下去了,洛杉矶港口的工人曾举行罢工,拒绝为日本提供战争物资,并呼吁政府停止与日本的贸易,但这些工人被视为“赤色分子”遭到镇压,而美国政府则继续与日本维持贸易。
到了1937年,数据显示日本进口的物资中有54.4%来自美国,远远超过了德国和意大利等轴心国,这使得美国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美国不仅在表面上与中国保持“中立”,实际上却在幕后为日本提供了大力支持,成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幕后帮凶。正因如此,陶行知才会在离开美国时愤怒地表示,他的身体54.4%是被美国的炸弹炸死的。
甚至连长期亲美的国民政府也无法容忍美国的态度,宋美龄在1937年9月发表的《令人失望的美国态度》中严厉谴责了美国的行为,而美国对此毫无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