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初期的宗室将领中,努尔哈赤的侧室所生的第七子阿巴泰无疑是最为勇猛的战士之一。不仅如此,阿巴泰的后代,包括他的儿子和孙子们,也同样继承了骁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屡次建立赫赫战功,阿巴泰一族因而成为清初最显赫的宗室军功贵族之一。
尽管阿巴泰的生母仅为努尔哈赤的侧妃,但她的地位在努尔哈赤的妻妾中仅次于正妃,因此阿巴泰在年轻时便获得了牛录的领导权。在努尔哈赤统治期间,阿巴泰有着众多出征和立功的机会,由此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努尔哈赤逝世后,作为侧妃之子的阿巴泰虽然没有争夺王位的资格,但这让他得以避免卷入激烈的权力斗争,反而引来各方势力希望拉拢他。
皇太极继位后,阿巴泰以其一定的地位和青年时期的骁勇,逐渐成为皇太极的重要将领。他屡次被派往征讨明朝、朝鲜和蒙古等地,并在战场上展露出其卓越的指挥能力与军事智慧,战功赫赫,手下的牛录也随之不断增加。在崇德五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出征明朝,攻克城池八十八座,降服城池六座,俘获敌军三十六万,成为皇太极统治期间最大的军事胜利之一。当他凯旋归国时,皇太极乃命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一同前往三十里外的郊区迎接他。
尽管阿巴泰在皇太极统治期间表现出色,但他性情强势,经常与皇太极发生冲突,虽然未犯大错,但小错误时有发生,甚至可能有意让自己蒙上污点。皇太极既需要重用他,又不时进行训诫,导致阿巴泰的爵位提升缓慢,直到皇太极去世时,他仍然只是和硕贝勒。顺治继位后,阿巴泰很快被晋封为饶余郡王,并继续在军队一线奋战,直至顺治三年逝世。他的第四子岳乐继承爵位后,因公立下平定三藩的赫赫战功,被晋封为亲王。同时,阿巴泰也因为儿子的功绩被追封为饶余亲王。
阿巴泰的子孙们也承袭了他骁勇善战的基因。岳乐在平定三藩事务中表现出色,获得了亲王的封号。虽然长子尚建早逝,但他的儿子苏布图在驻守江宁、征战湖广、平西征阳阳和荆州时屡有战功,最终在军中去世,封为贝子,然而不幸的是到孙子这一代无嗣致爵位流失。次子博和托一生都在战场上奋战,最终被封为贝子,其子彰泰更是勇猛异常,成为岳乐平定三藩的主要助手。在岳乐回朝后,彰泰继承了其职务,担任定远平寇大将军,出征至吴三桂的老巢云南,皇帝康熙下令派人二十里外迎接其回归,他的子孙则以世袭的辅国公爵位延续至今。阿巴泰的第三子博洛则是多尔衮的重要助手,多次担任主将出征,最终被晋封为端重亲王,并成为“理政三王”之一,但到他这一代也未能留下后嗣。
综上所述,阿巴泰及其子孙在清朝初年参与了多场重大的军事行动,包括入关、统治南方、平定叛乱等,屡屡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深刻的足迹。除了尚建和博洛这两个支系因无嗣而终止外,岳乐与博和托两系的后代均以军功世袭,乾隆四十三年时,乾隆皇帝还特意重申了对阿巴泰及其儿子的军事成就的肯定,体现了他们家族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