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春,由于庐山会议的影响,洪学智被调任到吉林省农机厅工作,原本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的他感到十分郁闷。虽然心情沉重,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每天保持忙碌,就能让自己忘记很多困扰和烦恼。
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洪学智的老部队战友们很少来看望他,但他并不觉得失落。因为当时他的身份较为敏感,大家都不敢冒险来探望,生怕因此引来麻烦。洪学智反倒认为,没人来看他倒是好事,门庭冷落却心无负担,安静的生活让他更加专注于工作。
1965年的某一天,当时已经担任重工业厅厅长的洪学智正在办公室里处理公事。突然,工作人员进来报告说,有一位军队人士前来求见。话音未落,来人已经推门走了进来。
洪学智看到来者,立刻微笑着站起身,热情地迎上前去与他握手。那人也毫不犹豫地向前迈了几步,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随后与洪学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那么,这位来者是谁呢?他正是开国少将、旅大警备区司令员邓岳。邓岳坐下来后,与洪学智聊得十分愉快,带着些许愧疚的表情,他说道:“老首长,您已经在吉林呆了几年了,我却一直没来看您,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并不是我不敢来,也不是不想来,而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
洪学智听后,立即摆了摆手,示意邓岳不必再提这些事情,他已经理解了。洪学智轻声说道:“其实,老实说,我倒是希望你别来。”邓岳自然明白洪学智的意思,便开始询问他的近况。洪学智简短地告诉他,自己在吉林过得还不错,虽然工作十分忙碌,但每天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任务繁重到有时不得不一人分担两个人的工作。
邓岳听了,忍不住笑着对洪学智说:“老首长,您把在朝鲜战场上的那股作风带到吉林来了啊。”他还特意提醒洪学智,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要让身体吃不消,否则即使有心为国家做贡献,也会力不从心。
洪学智听后,哈哈一笑,说自己现在身体很好,工作强度也还能够适应,毕竟在领导岗位上,下面有很多人帮忙。随后,洪学智又关心起邓岳的工作和生活,邓岳也介绍了自己在旅大警备区的工作情况。
洪学智认真听完后,提醒邓岳,东北的战备工作不能松懈,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东北的压力非常大。邓岳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洪学智的教诲,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那么,为什么洪学智在与邓岳的交谈中提到朝鲜的往事?而邓岳为何称洪学智为“老首长”并说他把朝鲜战场上的作风带到了吉林呢?实际上,他们二人在朝鲜战场上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两人都曾是红四方面军的成员,虽然因职务和级别的差距,平时交集并不多,但邓岳对洪学智是有所了解的。毕竟,洪学智在长征时期就已经担任军职干部,尽管当时洪学智并不认识邓岳。后来,他们都进入抗大学习,虽然交情不深,但也有过接触。
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依然各自服役,邓岳在三纵担任师长,而洪学智则在六纵担任司令员,两人并没有太多接触。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们才有了真正的交往。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战役的第一枪,是由邓岳指挥的118师打响的。作为首批入朝的部队,118师在温泉和两水洞击败了南朝鲜的伪6师,取得了出国作战的第一场胜利。时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的洪学智,亲自给邓岳颁布了嘉奖令,之后对邓岳的表现越来越关注。
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邓岳连连获胜,逐渐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在洪学智的推荐下,邓岳升任为40军副军长,而邓岳一直铭记洪学智在战场上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洪学智到吉林后,邓岳已经是38军的军长。由于多种原因,邓岳一直没有机会来探望洪学智。直到1964年,邓岳被任命为旅大警备区司令员,这一次,他正好有机会出差到吉林,于是决定专程来看望洪学智。
邓岳热情地邀请洪学智到旅大警备区参观,并且表达了真诚的邀请。可洪学智摇了摇头,笑着说道:“现在的身份不太适合去,万一给你带来麻烦,就不好了。”邓岳听后立刻起身,说:“老首长,这是我诚心邀请的,我邓岳敢作敢为,行得正走得直,不怕别人说三道四。”洪学智笑了笑,拉他坐下,轻声劝他说不要冲动,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看他。
邓岳在洪学智的办公室里待了一整下午,临走时再次邀请他去警备区参观。不过,因种种原因,洪学智最终未能成行,这也许是两人之间的一段未了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