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关羽如何努力逃跑,换上伪装都无济于事,孙权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关羽根本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
当关羽威震四方,名扬华夏时,孙权已经悄然与曹操暗中接触,准备联手对付他。与此同时,孙权的军队已经开始密谋,准备趁关羽与曹魏的对峙之际,发起突然袭击。
当关羽依然坚守在前线与曹魏作战时,孙权已悄然开始着手策划偷袭荆州的计划。就在关羽继续抗敌之际,曹操也已通过一箭,将孙权准备偷袭荆州的情报射入关羽的营地,提醒关羽做好防备。
然而,关羽离荆州已有400里之远,且整支军队被徐晃缠住,陷入了进退维艰的境地。当关羽与徐晃激战时,吕蒙却已率军趁机偷袭荆州。他不顾一切,白衣渡江,迅速摧毁了关羽设置的江防哨所,并迫使士仁和糜芳投降。
当关羽最终被徐晃打败,吕蒙已顺利突破江陵城,并开始安抚关羽士卒的家属,保持局势的稳定。当关羽决定撤回荆州,并派遣使者向荆州探听消息时,吕蒙早已接待了使者,并巧妙地让他们看到关羽的士卒家属无恙,避免关羽产生疑虑。
在关羽继续带领军队撤退时,陆逊已经稳固了秭归、枝江和夷陵等战略要地,严密封锁了三峡口,切断了关羽回益州的退路。关羽进入麦城时,潘璋与朱然也早已在背后截断了所有通向益州的路径,进一步缩小了关羽的逃生空间。
当关羽试图从麦城突围时,潘璋的部将马忠已经埋伏在适当的位置,等待着关羽自投罗网。一旦关羽抵达临沮,便立刻被马忠擒获,随即在现场遭到斩杀。
那么,关羽是否可能逃脱?几乎不可能。
古代交通条件极为有限,想逃脱根本不可能轻松做到。相比今天四通八达的道路,关羽当时面临的路况十分复杂。且他必须依赖马匹,无法避开众多关卡。古代骑马并非普通人所能享受的待遇,且战时骑马的身份非常容易辨认。为了躲避追捕,他也无法依赖小路,因为一旦放慢速度,便只能选择步行,而步行的关羽更无法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生存。
如果关羽依靠步行逃脱,他必须躲避敌军的追捕,并且要找到食物和庇护所。然而,关羽是否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即便具备,也难以长时间生存,并且他逃回益州的希望几乎为零。
此时的荆州,从江陵到公安,再到秭归、枝江、夷陵,已经完全被东吴军队控制。关羽想要从敌占区逃回益州,难度堪比攻下襄阳或樊城,几乎不可能。
再者,关羽能否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逃回益州呢?首先,关羽的性格十分高傲。无论如何,他都十分珍爱自己的胡须,甚至常自豪地向宾客展示。诸葛亮曾称关羽为“美须髯”,关羽对自己的形象格外注重,绝不会轻易剃除胡须。即使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关羽也不会放下自己作为武将的尊严,刮胡子以便伪装。
即使关羽决定剃掉胡须,化身普通百姓,能否成功逃脱呢?那时正值战乱,东吴军队会发布禁令,禁止无关人员随意流动,一旦发现流动的人员,除了商人,便是逃犯。关羽想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穿越东吴军的重重岗哨,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方面,不能以廖化的情况类比。廖化能够逃脱,因为没有人特别关注他。但关羽不同,作为刘备的荆州统帅,他一旦被东吴抓获,必定会被孙权授予高位,成为家族的荣耀。更何况,关羽声名赫赫,东吴必定将其列为头号目标,严密追捕。
一旦关羽试图在敌占区生存并逃回益州,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遭遇孙权设下的重重追捕。从麦城到益州超过千里,坐船无法通行,唯一的选择便是依靠徒步穿越山林,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存活的。
虽然当时没有照片,关羽的长相不为人知,但这并不意味着找不到他。完全可以将关羽的画像绘制并张贴,东吴的通缉令会让关羽的逃生变得更加困难。甚至孙权为了抓捕关羽,可能会对所有流动人员进行严格管制,剩下的都是逃犯。
从孙权决定偷袭荆州的那一刻起,他已经计划好要消灭关羽。孙权不仅没有放过关羽的打算,还下达了必杀令,确保一旦关羽落入手中,立即就地斩杀。关羽从一开始就没有逃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