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在历史上屡有体现,父子英勇并肩作战的例子不胜枚举。三国时期更是涌现出不少传奇的父子名将,如孙坚与孙策父子,关羽与关平父子,陆逊与陆抗父子等。而今天我们要谈的则是夏侯尚与夏侯玄父子,他们在曹魏的宗室中,都是手握重兵的将领。然而,尽管他们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的命运却并不尽如人意。
一、夏侯尚
夏侯尚(约生于公元?年,卒于226年),字伯仁,出身于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夏侯尚在年轻时便以武勇著称,随着曹操逐渐平定冀州,夏侯尚被册封为军司马和五官将文学,后来又升迁为黄门侍郎。随曹彰征讨乌桓并成功凯旋,立下战功。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夏侯尚被任命持节,护送曹操的灵柩回到邺城。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表现出了忠诚,也总结了此前的战功,被封为平陵亭侯,晋升为散骑常侍,后来更是迁任中领军。此时,曹丕继位为帝,夏侯尚被再次封为平陵乡侯,并成为征南将军,统领荆州。
夏侯尚因攻克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而被升为征南大将军,在江陵战役中击败吴国名将诸葛瑾,进一步升任为荆州牧,封昌陵乡侯。由此可见,夏侯尚为曹魏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但正是由于他的一件私人事件,使得他与曹丕的关系变得紧张。夏侯尚宠爱一名妾室,这名妾的地位逐渐超过了正妻,而正妻又恰恰是曹氏之女。魏文帝曹丕因此命人将这位妾杀害,夏侯尚深受打击,长时间为此郁郁寡欢。此事让他心情沮丧,身体也随之变得日益虚弱。
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夏侯尚的病情急剧恶化,他回到洛阳疗养,期间曹丕曾亲自去探望他,多次握住他的手,泪如雨下。最终,夏侯尚在次年四月因忧郁症去世,享年约四十岁。曹丕深感痛惜,追谥夏侯尚为“悼侯”。夏侯尚的过早辞世,对曹魏政权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损失。而他离世后,他的儿子夏侯玄迅速被推上了前台,但与父亲相比,年轻的夏侯玄经验尚浅,缺乏足够的历练,也因此难以抗衡司马懿家族的权力。
二、夏侯玄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是夏侯尚的长子,也是曹魏大将军曹爽的表弟。夏侯玄自幼便以非凡的气质与才华闻名,他仪表出众,早早成为名士,被时人称赞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他不仅擅长武艺,还对玄学有深刻的理解,成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何晏等人一道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
父亲夏侯尚去世后,年轻的夏侯玄继承了昌陵乡侯的爵位。魏文帝曹丕去世后,夏侯玄成为了魏明帝曹睿的朝廷重臣,历任散骑黄门侍郎和羽林监等职。少帝曹芳即位后,夏侯玄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和中护军,负责保护皇宫,并在随后的征西战役中担任将军。然而,随着曹魏朝政的动荡,夏侯玄逐渐陷入了权力斗争之中,特别是在曹爽当权时,他参与了策划骆谷之役,这一举动却让他失去了民心。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铲除了曹爽及其党羽。面对司马懿的政变,夏侯玄未能采取任何有效措施进行反抗。很快,他被剥夺了兵权,调入朝廷任职,先后担任了大鸿胪和太常等职务。随着司马懿的去世,夏侯玄一度感到松了一口气,但他并未因此松懈。嘉平三年(251年),他对司马懿之子的继承表示担忧,认为自己在权力上的地位依然不稳。
嘉平六年(254年),夏侯玄再次卷入政治斗争。当时,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张缉密谋杀害大将军司马师,企图让夏侯玄接替他成为新的大将军,而张缉则成为骠骑将军。然而,这一密谋被司马师得知,李丰在前往会见司马师后被立即处决。随之,夏侯玄和同谋者张缉等人被捕,最终被送交廷尉,接受审判。这场政变为夏侯玄带来了最终的毁灭,标志着这位曾经的名将的命运彻底坠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