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瘦小的他却留下了高大“背影”
创始人
2025-09-05 19:04:59
0

1949年8月18日,解放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时刻,伟大的领导者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猛烈抨击了美国的对华政策。文中有一段生动的描写:

“我们中国人拥有强烈的骨气,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以及他们的傀儡国民党反动派面前毅然站立了起来。闻一多愤怒地拍案而起,横眉怒视国民党的手枪,宁愿倒下去也绝不屈服。朱自清虽然身患重病,仍坚决表示宁可饿死,也绝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接下来的篇章,我们将回顾朱自清的生平,走进这位温文尔雅,却坚定果敢的文学巨匠。为了避免抄袭,笔者不得不在一些网络来源的图片上添加水印,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文仅在头条号和百家号平台发布,其他任何转载均为不正当行为。

在讲述朱自清的生平之前,首先有必要重温他的代表作《背影》,这篇作品至今仍是80后和90后心中永恒的记忆。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显得格外艰难了。他双手紧抓着上面的栏杆,双腿艰难地向上挪动;他的身躯因为用力而微微倾斜,显得异常吃力。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眼泪便忍不住滑了下来。”

《背影》创作于1925年,然而它所叙述的却是1917年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买橘子”的细节,朱自清用简练而朴实的文字,深刻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深沉爱意,且情感充沛,令人动容。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11月22日,原名朱自华,号实秋,家乡在浙江绍兴。他的父亲名叫朱鸿钧,本来姓余,但因承继了朱氏家族的名字而改姓,曾是一个长期未能施展才华的传统读书人。

1901年,朱鸿钧前往扬州任职,并带着全家定居下来,历经了高邮、徐州等地的搬迁。辛亥革命后,虽然清朝灭亡,朱鸿钧的仕途却没有太大改变,甚至在徐州担任了榷运局局长这个职位。

虽然徐州榷运局局长的职务并不高,但它掌管着当地的盐、烟、酒、茶等商品的运输和买卖,显然是一个相对肥沃的差事。朱鸿钧没能抵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很快便在美丽的糖衣炮弹中沦陷了。

朱鸿钧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由于长期没有机会施展,终于得势之后,迅速沉溺其中。他不仅肆意享受美酒佳肴,甚至大胆偷娶了几位姨太太,这一行为最终引发了家庭的严重冲突。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朱鸿钧的丑闻最终从扬州传到了徐州,令人震惊的是,他的正妻似乎并未多说什么,但小妾潘氏却无法容忍这类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潘氏不仅在家中闹得鸡犬不宁,还闯入朱鸿钧的办公室对其进行指责,最终这一丑事引发了轩然大波,成为了当地报纸的头条。朱鸿钧在此事件中被摘除公职,进一步导致母亲因气愤而病倒死亡。正因如此,朱自清在《背影》中提到:

“那年冬天,祖母去世,父亲也失去了工作,正是祸不单行的时刻。”

朱自清作为长子,自幼便承载了父亲的重望,因而也免不了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因此,父子之间的关系常显得有些疏远,彼此只能在传统的礼法下扮演“父亲”和“儿子”这两个角色。

当丑闻爆发时,朱自清正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他立即请假回家奔丧。与父亲告别的情景,正是《背影》所描绘的那一幕。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总有一层看不见的隔阂,无法触及心底的温暖。

朱自清虽然是个懂事的青年,深知家庭的困境,但他为了减轻负担,努力学习,提前修完学业并顺利毕业。作为同桌的杨晦回忆道:

“他整日埋头苦读,不太和同学们交流。尽管我们是同班同学,却几乎没有交谈过两三句话。我们坐在同一张课桌上整整一个学期,但我依然对他印象深刻,觉得他非常亲切。”

毕业后,朱自清并未留在北京,而是带着对高薪的渴望前往杭州师范任教。经过父亲的劝说,他又返回扬州担任了省立第八中学的教务主任。

在扬州工作时,朱自清将每月一半的薪水寄给父亲,自己仅保留一半用于家用。然而,朱鸿钧对这种安排并不满意,竟然在小妾的怂恿下,直接从学校拿走了儿子的全部薪水。这种行为让朱自清非常愤怒,他愤然辞职并离开扬州,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在宁波、温州等地继续执教。父子关系日渐疏远,裂痕愈加深刻。

1922年1月,朱自清与俞平伯、叶圣陶等人共同创办了《诗》月刊,成为了“五·四”运动后国内首个专门的诗刊。此举迅速在文化界引起了轰动。

1925年8月,朱自清在胡适的推荐下,进入了清华大学文学系任教,主要研究古典文学。他对课堂一丝不苟,非常注重纪律,任何两次未到的学生都会被约谈。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胡雪蓉)9月7日,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冰球职业联赛呼伦贝尔站在...
原创 为...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生存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无论何时,生存总是人类优先要考虑的课题。若...
原创 为... 为何袁绍最终决定除掉麹义这一得力干将? 袁绍在河北政权的争夺中,曾多次依赖麹义的勇猛与智慧。两人携手...
探访北京焦化厂遗址:工业遗产中... 北京焦化厂遗址,是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焦化厂遗址,最早建于...
原创 他... 1948年,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接连进入关内展开激烈战斗。其中,担任第8纵队司...
原创 除... 美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国家,既熟悉又陌生,既理解又迷惑。有些人称它为天堂,而另一些人则把它...
原创 唐... 唐太宗:大唐何时灭亡?袁天罡的预言:猪能上树!然而李世民始终无法破解 唐朝的兴盛与衰落,至今依旧牵动...
原创 阿... 在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分裂局面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从穆罕默德带领阿拉伯人走出沙漠开始,阿拉伯世...
原创 周... 咱今天唠唠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死因。在《三国演义》里,周瑜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心胸狭窄、嫉妒心爆棚的...
原创 东... 1946年2月的沙岭战斗,蒋军的一个团仅有3000余人,却成功地抵抗了东北民主联军的16000人的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