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晓东方》第14集的情节中,陈毅市长亲自找到了在证券交易大楼内活跃的银元投机者赵丰年。赵丰年竟然提出,用1500万美元来收买上海的经济主导权,面对这样的挑衅,陈毅毫不犹豫地与赵丰年展开了正面较量。在面对面交锋时,陈毅铿锵有力地宣告道:“我,陈毅,陈仲弘,上海市长,上海军管会主任,华东局书记,第三野战军司令,代表上海市政府,向你和你们这些投机分子宣战!你们现在不仅是贪婪奸诈,我会让你们的狼子野心彻底破产!这场银元之战,咱们拭目以待,看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你说要把上海的经济交给你?我给你个锤子!”
这一场面中,张嘉益的演绎虽然充满了投入和用心,表情和语气也都非常到位,然而,他的声音略显低沉,加上他本身有些驼背的姿态,未能完全突出陈毅的威严和气场,多少有些遗憾。如果当时换成谷伟来扮演这一角色,恐怕整个戏剧冲突会更加引人注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陈毅真的会亲自去面对一个投机者吗?几乎是不可能的。考虑到陈毅的身份和地位,他和赵丰年之间的身份差距过大,就算是碰面交锋,也不至于需要他亲自出马解决。这一情节无疑是为了艺术效果而进行了处理,远不是历史事件的真实复现。在《换了人间》这部剧中,陈毅并没有亲自去找赵丰年,而是通过直接下令查封证券交易大楼,快速高效地处理了这一问题。一个身兼众多职务的陈毅,怎么可能亲自去面对一个投机者呢?这显得过于不合情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换了人间》的处理方式显得更加符合逻辑。然而,站在影视艺术的角度上,这一情节设定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让陈毅和投机分子赵丰年进行面对面的对决,不仅突出了两者的矛盾,也让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双方的不同立场和思维方式。通过这种艺术化的处理,剧集将投机者的丑恶面貌和陈毅坚定的立场同时展现出来,这是一种艺术的真实,超越了单纯的历史再现。因此,无论陈毅是否亲自出马,这一情节的核心不在于事实的真实,而在于它如何通过形象化的表演让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一层面上,剧集成功地展现了陈毅对投机分子的极度鄙视与愤怒,那句“我给你个锤子”,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成为了非常精彩的表演。
作为观众,我们应当既能识别出其中的历史真实性,也能欣赏到其中艺术化的表达。无需过多纠结这段事件是否确有其事,更重要的是,假设这一幕真的发生过,剧中演绎的方式是否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通过这种艺术化的处理,剧集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投机分子的丑陋与陈毅的愤怒,揭示了历史背后那些无法直接看见的思想斗争。
类似的,剧中的纪南音角色也是一种艺术化的创造。只要她的设计有助于深化主题并且准确地反映历史的“良心”,那么是否这个角色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并不重要。纪南音或许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性格特征,这也是一种艺术化人物的精炼与集中表现。
而赵丰年这一投机角色的刻画,则是相当成功的。他一直抱着旧社会的思维方式,以为陈毅会像过去的国民党官员一样,在金钱面前屈服,就像蒋介石曾经屈服于江浙财团一样。赵丰年试图利用手中的银元收买上海的经济权力,这符合资本的贪婪与野心。然而,他却完全不了解新中国的政权体系,也不了解陈毅本人的坚定立场。赵丰年的表演鲜活地展现了投机者的丑态和贪婪,成功地为观众塑造了这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