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以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得以保留皇帝称号,并继续住在紫禁城内。第二次直奉大战时期,早就对吴佩孚不满的冯玉祥在段祺瑞、张作霖的拉拢下,率兵赶回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
冯玉祥控制了北京以后,因为他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对满清政府一直没什么好感,加上溥仪参与了张勋复辟,于是他和新组建的黄郛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废除了溥仪的皇帝称号,并要求他从紫禁城迁出。
1924年11月5日,鹿钟麟奉冯玉祥之命,到紫禁城向清室递交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并将溥仪等人驱逐出了紫禁城。不过接收紫禁城并非是鹿钟麟的职责,黄郛内阁任命了一个“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由教育家、文物学家李石曾负责,接管了紫禁城,并对紫禁城内的文物逐一进行了清点。
因为溥仪被驱逐出宫时只携带了一些衣物和小件古董宝物,“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场以后,故宫一直有专人看守,一般人无法出入,所以故宫内大部分文物并没有流失,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事后“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还整理刊印了《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有6编28册,里面详细记载了故宫里的117万余件文物。其中包括了金银玉器、名家书画、陶瓷珐琅、服装和家具等各类物品。
这也是故宫里的文物第一次得到了系统的清点,此前溥仪为了杜绝盗取宫内财宝的行为,曾经试图进行清点,结果却遭到了失败,一个仓库直接被烧掉,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可以说“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故宫以后,有效地制止了故宫文物流失。
1925年9月,“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又建议成立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故宫所存放的文物,此举很快获得了广泛支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开院,原本只有皇家才能观赏的故宫文物得以让普通人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