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66年,华夏大地正处于南北朝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周唐国公李昞迎来了他的第四个儿子——李渊。彼时,李昞未曾料到,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日后将会横扫天下,成为唐朝的开创者——唐高祖。
回顾古代的封建王朝,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权力的更替始终是由法律和法理来决定的。按照当时的法律,只有具备继承权的人,才能够继承王位。若是没有合法的继承权,即便是通过手段得到了权力,也会引起天下人对其合法性的质疑,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被史书冠上“乱臣贼子”的称号。
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地方官员反叛,起初都需要给自己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举例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时,他们通过宣扬神秘的宗教仪式,并高举复兴楚国的大旗来号召民众;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也提出清除朝中奸臣的口号。即使是民间起义,首先要做的也是号召光复前朝,比如元末的红巾军便以恢复大宋的名义来争取支持。
同样,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时,除了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外,还通过民间舆论的支持为自己铺路。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 杨氏代周
唐国公李昞是北周八柱国之一,权势显赫。而李昞的家族背景也非凡,他的祖先李暠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君主,李渊的曾祖父李广更是汉朝的名将,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曾是柱国将军。凭借这样的显赫背景,唐国公家族在关陇贵族集团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加上李渊是李昞唯一的儿子,从小便享受着众人捧场的优越生活。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迅速。公元572年,唐国公李昞在年仅三十六岁时去世,留下年仅七岁的李渊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此同时,北周的皇帝宇文赟也英年早逝,仅21岁,留下了年幼的儿子北周静帝与母亲杨丽华相依为命。
李渊继位不久,北周静帝年仅八岁,显然无法独立掌控政权。于是,杨丽华的父亲,杨坚通过权谋手段,借伪诏成为北周丞相。成为丞相后的杨坚,手段高超、心狠手辣,一方面拉拢亲信,一方面清除政敌,使得他在短短时间内便掌握了朝政实权。通过一系列政治操作,杨坚最终胁迫静帝禅位,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
隋朝的建立过程并不光彩,杨坚不仅以权谋的手段获得了权力,而且在合法性上也难以站得住脚。杨坚建立的隋朝无论是在法理上,还是在血统上,都没有任何正当性。而这一点,恰恰为李渊日后推翻隋朝打下了基础。
2. “天生反骨”
李渊的成长过程中,他亲眼见证了隋朝的崛起以及杨坚的政治手段。尤其是当北周静帝被迫禅位并最终死于杨坚手中时,李渊对杨坚的权力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时光让李渊学到了许多权谋手段,也因此获得了杨坚的宠爱。
不久后,李渊被任命为近身侍卫,得以接触到隋朝的核心政治。在为隋文帝效力的过程中,李渊在东征时负责粮草调度,锻炼了自己的管理和军事能力。虽然李渊此时并未意识到自己会有大作为,但他的积累和观察为后来的起义奠定了基础。
然而,命运的转折很快降临。公元604年,杨坚去世,隋炀帝杨广继位。杨广即位后,实施一系列耗费国力的大工程,不仅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修建,还发动了多次对外战争,这一切都导致了民间怨声载道。李渊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隋炀帝的大业七年,山东章丘的王薄率先举起反旗,起义军迅速壮大至数万人。民间的动乱愈演愈烈,李渊也开始意识到,天下局势正在发生剧变。这时,李渊的野心逐渐膨胀,他开始酝酿推翻隋朝的计划。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有一位名叫李弘的人曾以道教势力起义,试图反抗东晋政权,并自称为十六国中成汉的皇族后裔。尽管李弘最终被消灭,但他在民间的名声一直流传,成为“造反”的代名词。李渊正是利用了这一历史背景,成为了“李家复兴”的代表。
3. 下定决心
隋炀帝的猜忌和对李家势力的打压,使得李渊深感不安。随着隋炀帝加大对李家成员的压制,李渊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李穆家族的遭遇,尤其是在隋炀帝直接采取行动剿灭李穆家族后,令李渊深感危机。
与此同时,隋炀帝远征高句丽的过程中,关陇贵族中的杨玄感起义,代表了隋朝统治的裂痕已显。李渊意识到,隋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内部的分裂使得隋炀帝的权力根基动摇。李渊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趁机发动起义。
4. 掷下骰子
李渊决定起兵之后,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做好准备。在隋炀帝命令他留守太原时,李渊面对的局势十分复杂。西面是起义的杨玄感,南面则是刚刚统一中原的瓦岗军。李渊开始招募军队,同时加大舆论造势,争取民众支持。
李渊深知,隋炀帝可能通过散布“李家造反”的谣言来打压李家势力。于是,李渊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谣言转化为自己的有利工具。他通过派遣姜謩等人散布起义的有利言论,并巧妙地利用民间传说中的“白旗天子”预言来为自己塑造合法性,迅速扩大自己的军队力量。
最终,李渊凭借敏锐的政治手段,成功地激发了民众的支持,积累了足够的力量,最终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
李渊建立唐朝后,他继续利用舆论为自己的统治基础奠定根基。他不仅通过五行学说来证明唐朝的正统性,还通过改革恢复民生,赢得了百姓的支持,为盛唐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尽管李渊成功了,但他最终未能善治家庭,酿成了三个儿子互相残杀的悲剧,仿佛命运早已注定,所有的荣耀都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