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些事业有成的“高人”常常在临终时为自己的后代安排未来,以确保家族的长久兴盛。然而,有一位人物却做出了极为特殊的遗言,这个人就是徐茂公。
据传,徐茂公临终时留下了令人惊讶的嘱托,他说,如果自己后代中出现了天赋异禀的人才,一定要将此人杀死,因为这个人注定会反叛。令人震惊的是,徐茂公的预言成真了,他的后代的确出现了一个走向反叛之路的人——徐敬业。
徐敬业,生于公元636年,是徐茂公的孙子。从小,他便展现出不凡的才智和出众的外貌。爷爷徐茂公十分喜爱他,亲自教授他马术和箭术。年少的徐敬业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能,马术和剑法的精通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军中老兵。
有一段传说提到,年轻时的徐敬业曾随爷爷一起到密林打猎,不料那天树林中发生了大火。在危急时刻,徐敬业果断地砍下自己的马,躲进马腹中成功避过了火灾。等到他从马腹中爬出来时,浑身是血,幸得一命。徐茂公见此情景,深信这个孙子天命注定,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自此,徐茂公不仅在武艺上继续指导徐敬业,还开始传授他更高深的兵法知识,意图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这位未来的英才。然而,尽管徐敬业才华横溢,却性格暴躁,冲动易怒。徐茂公开始担心,若他无法改掉这一性格,最终可能因鲁莽而给家族带来祸端。
果然,徐茂公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684年,徐敬业开始策划反叛。在这一年,李唐政权出现了动荡,武则天专权,废除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引发了许多人不满。徐敬业站了出来,他带领10万大军,在扬州起义,声称要恢复唐中宗李显的帝位。武则天随即派遣李孝逸和魏元忠率兵迎战。可惜,徐敬业的反叛最终失败,他在逃往润州的途中被自己的部下所杀。
徐敬业不仅死于叛乱,还遭到武则天的严厉惩罚——全家三族被满门抄斩,甚至连早逝的徐茂公的坟墓也被挖了出来,彻底失去了宁静。徐茂公生前的预言,最终应验了。实际上,徐茂公曾试图为家族除去这个后患,可惜他一直未能下定决心。
公元669年12月31日,徐茂公的临终时光来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再次向家人传达了他的遗愿:如果家族中再有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后代,务必立刻加以除掉。徐茂公的家人并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暗示了徐敬业,并且以为他仅仅是在做临终叮嘱。没有人真正重视这些话,没想到几年来的平静竟然会被徐敬业的反叛打破。
在徐茂公死后十几年,家族生活依旧平和,而徐敬业也继续展示他的才华,逐渐引起了他周围人的注意。然而,家族并未听从徐茂公的遗言,直到徐敬业策马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家族才意识到悲剧的降临。最终,徐敬业不仅惨死,整个徐家也因此遭到彻底灭门,所有幸存的家人也都因为他的行为丧命。徐茂公的尸骨被挖,家族的一切在一瞬间崩塌。
徐茂公一生审时度势,洞察世事。自他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智慧,他的处事风格使得他在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生存下来。公元594年,徐茂公出生于山东菏泽的官宦之家,家中长子,聪慧过人。年轻时,他就因聪明才智而闻名遐迩,被视作神童。隋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疾苦,许多人选择起义反叛,徐茂公也加入了反叛的瓦岗军,并很快成为其中的谋士。
然而,徐茂公并没有盲目支持瓦岗军的领导,他很快意识到该军队的领导者眼光有限,最终他选择投靠了李密。凭借他的谋略,李密成功取代了原瓦岗军首领,带领瓦岗军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虽然瓦岗军一度强盛,但最终在与李渊父子交战时落败,徐茂公审时度势,再次带领李密投降李渊。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李渊成为唐高祖。李渊因看重徐茂公的才能,封他为曹国公。徐茂公从此安定下来,成为李唐王朝的重要臣子。与许多人不同,徐茂公深知时势的重要,他凭借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决策,顺利步入了朝廷的高层。
他在李治即位后,依旧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李治提出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时,徐茂公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应对,避免了与任何一方发生冲突,最终赢得了李治的信任,享受了安稳的晚年。
尽管徐茂公有着卓越的审时度势能力,能够在多次政治风波中巧妙应对,但他却未能在家族危机面前做出果断的决策。徐敬业若能从徐茂公一生的智慧中汲取经验,审时度势,他的未来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