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赵立波
从曾国藩的一生来看,他的生活始终是与自己不断斗争的过程,这场斗争的核心在于克制内心的欲望和缺点。在他征服自我的漫长旅程中,戒烟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正是通过这一重要的举措,他从凡俗之中走向卓越。
戒烟对于每一个吸烟者来说,都是一次极其痛苦的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折磨。许多人尝试过戒烟,但总是在几天后因为无法忍受痛苦而重新回到烟民的行列。曾国藩在三十岁以后,决心成为一位圣人,而成为圣人的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彻底摒弃一切不良嗜好,这其中包括了吸烟。曾国藩深知,作为圣人,不容许有任何不端之举,绝不可以自欺欺人,半点妥协也无法容忍,否则就是伪道学。
曾国藩的吸烟历史相当长久,湖南人常吸的草烟烟味刺鼻,辣味十足,劲道十足。回忆他年轻时,曾国藩每天几乎不离烟斗,吸烟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他在三十岁之前曾两次尝试戒烟,但都未成功,烟瘾早已深入骨髓,戒断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他决心改变自己,开始修炼为圣贤时,戒烟被他视为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曾国藩深知,戒不掉烟,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圣贤。因此,他发誓要彻底戒烟,并将其视为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一步:“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烟,明神殛之!”这份誓言言辞决绝,曾国藩立下生死决心,如果再沾染烟草,他愿让神明惩罚自己,誓言之大、决心之强,令人生畏。
戒烟最严峻的考验在于生理反应。由于长期的烟瘾,第二天戒烟的曾国藩便感到异常的焦虑和痛苦,甚至有些精神恍惚。他形容戒烟的痛苦如同婴儿断乳,“如失乳彷徨”一语,极为形象准确。虽然在心底,曾国藩一度产生过宽恕自己的念头,觉得“先抽一点”似乎无伤大雅,但很快他便意识到,一旦有了妥协,便无法继续前行。他深知,“此一恕,天下无可为之事矣。”于是,在坚定的意志支撑下,曾国藩一天天地克服了烟瘾,成功戒烟。
曾国藩一生的精力几乎都用来与自己的缺点作斗争,而戒烟便是其中最为严酷的过程之一。就像他处理其他事务一样,曾国藩一旦下定决心,便毫不动摇,哪怕经历无数痛苦的折磨,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过戒烟的决心。快到一个月时,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的日记中平静而坦然地写道:“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定差矣!”他直到一个月后才敢提及此事,由此可见戒烟过程对他来说多么艰难。
戒烟的过程不仅仅是身体的考验,更是他心灵的蜕变。戒烟让他深刻意识到,要破除旧习,必须拥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与行动力。他感悟到:“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只有具备毫不退让的决心,才能在任何事业上有所成就,尤其是那些影响深远的伟大事业。许多微小的恶习,往往能摧毁一个人巨大的人格力量。
曾国藩成功戒烟后,特意与兄弟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并在信中勉励弟弟也要有这样的决心。他在信中写道:“立誓永戒吃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即使多年后,他仍旧将这件事提及,作为“无事不可变”的生动例证:“即经余平生言之,三十岁以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酉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