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欧洲传来了震动全国的消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享年96岁。按照英国王室的继承法则,73岁的查尔斯王储终于继承了王位,成为英国国王,而他的妻子卡米拉也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王后。
这一切似乎并不意外,毕竟女王的高龄已经让许多人预感到这一天的到来。那么,在女王去世后,英国王室是否会更改国号呢?
回顾历史,英国的王朝更替并非第一次发生。1603年,当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时,都铎王朝随之灭亡,英国迎来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妮女王去世,斯图亚特王朝灭亡,接着是汉诺威王朝的崛起;而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后,汉诺威王朝结束,温莎王朝应运而生。再到2022年9月,温莎王朝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去世,意味着王朝的另一个转折。
英国王室是欧洲最为古老的王室之一,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频繁爆发的革命,英国王室的统治更显稳固。如今,法国、德国等国家的王朝早已成为历史,唯独英国依旧维持着古老的王室统治,并且在历代王朝更替的过程中,较少经历血腥冲突,保持了一种相对平和的过渡。
如果你曾观看过电视剧《维京传奇》第一季,或许对剧中男主角拉格纳印象深刻,他多次带领军队入侵英格兰。然而,你是否记得剧中的另一个角色,罗洛?罗洛是拉格纳的兄弟,最终选择背叛了北欧海盗,投降法国。
在真实历史中,拉格纳和罗洛确实存在,虽然他们的故事没有电视剧中那样充满戏剧性,但罗洛确实背叛了自己的同胞,投降了法国,并被封为诺曼公爵。罗洛和他的后代成为了诺曼王朝的始祖之一。12世纪,诺曼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兰,建立了英国的第一个王朝——诺曼王朝,也为后来英国王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王朝更替,往往是通过王室之间的联姻实现的。例如,斯图亚特王朝虽然源自苏格兰,最初与英格兰的都铎王朝水火不容,但经过联姻,最终都铎家族的断嗣使得詹姆士一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建立了斯图亚特王朝。
英国王室的历史中,还出现了最多的7位女王,女王的登基常常是王朝更迭的关键原因。按照欧洲传统,女性结婚后通常会随夫姓,这意味着女王的后代往往会属于丈夫的家族而非母亲的家族。因此,女王去世后,继承权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新王朝的产生。
然而,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有所不同,未严格执行《萨利克法典》——这一法典规定女性不能成为继承人。或许与英国王室与北欧海盗的深厚渊源有关,英国在继承法上给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导致了女王成为继承人的现象在欧洲堪称独特。
这一点与法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法国历史上,曾从未出现过女王。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去世,由于无嗣,法国国王的位置被查理四世的侄子腓力六世和英国外甥爱德华三世争夺。法国人认为爱德华无权继承王位,因而爆发了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坚持《萨利克法典》,而英格兰则提出不同的继承论点,最终导致了两国的冲突。
同样地,1701年英国为防止天主教势力的回归,颁布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继位顺序,确保王位传给新教徒后裔。在这一法案的引导下,安妮女王去世后,王位继承人转至德国的汉诺威家族,这也标志着英国王室进入了汉诺威王朝。
不过,德国由于坚持《萨利克法典》,不允许女王继位,因此在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后,英国王室逐渐与德国的联系渐行渐远。维多利亚女王的婚姻更是加剧了这一割裂,她与来自德国的阿尔伯特王子结婚,所生子嗣继承了英国王位。1917年,第一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英国的敌对关系迫使英国王室将姓氏从“萨克森-科堡”更改为更具英国特色的“温莎”,从而正式成为温莎王朝。
如今,伊丽莎白二世去世,查尔斯成为新国王。虽然他的母亲属于温莎王朝,但查尔斯的父亲菲利普亲王的家族背景则源自丹麦的格吕克斯堡王朝。按照传统,妻随夫姓,孩子随父姓,理论上,查尔斯应该姓“格吕克斯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菲利普亲王在1947年改名为菲利普·蒙巴顿,并放弃了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利。他和伊丽莎白的孩子继续以母亲的姓氏“温莎”作为家族姓氏,而“蒙巴顿”只是一个附加姓氏。即使菲利普亲王的家族背景来自德国,但在英国王室的继承体系下,温莎王朝依旧得以延续。
因此,尽管伊丽莎白二世已去世,查尔斯继位,但温莎王朝将继续存在,而不会更改为格吕克斯堡或其他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