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研究《三国演义》之前,半壶老酒一直认为,关羽是三国时期刀法最精湛的武将,尤其是他那招堪称绝世的“拖刀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在与长沙老将黄忠的对决中,关羽几乎凭这招将黄忠击败。然而,仔细回顾这一招的使用前提,实际上“拖刀计”并非适合所有情形。它通常需要使用者处于劣势,或者是装作败退,诱使敌人追击,借此出奇制胜。因此,因条件苛刻,这招计谋的使用并不多见。半壶老酒翻遍《三国演义》,也仅发现三位名将曾使用或企图使用这招,其中两个是关羽的敌人,还有一个是张飞的亲戚。
作为关羽的底牌绝技,拖刀计一直是他不轻易展露的杀手锏。在长沙城下久战不下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可以用这一招:“老将黄忠,果然名不虚传,一百回合无懈可击。若再有机会,必定用拖刀计,背砍取胜。” 结果,关羽对黄忠的战斗中仅用到了这一招的半步,黄忠便因马失前蹄跌倒在地:“云长拨马而走,黄忠紧随其后,云长正准备用刀砍去,忽然听见脑后传来一声响。回头一看,黄忠已经从战马上摔下,摔得狼狈不堪。”
即便黄忠没有摔倒,关羽恐怕也没有机会完整施展“拖刀计”。毕竟,除了曹操的爪黄飞电、刘备的卢马,还有哪匹马能够追上关羽的赤兔马?关羽的力大刀沉,加之赤兔的速度,几乎无人能够抵挡他三刀之威。由此可见,关羽在三国时期的战斗中,基本没有完整使用拖刀计的机会。如果要评选三国中的“拖刀计”高手,关羽恐怕只能遗憾地排在最后一位:这就像是运动员一样,一天不练就生疏,稍有疏忽,手脚就不灵活。关羽唯一的“拖刀计”机会,因为种种意外,未能成功使用,因此在三国的拖刀计战绩上,他并不算出色。
拖刀计既不是关羽首创,也不是他独有的绝技。事实上,在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擒于禁斩庞德等传奇战役中,他都没有用过拖刀计。在与纪灵、庞德、徐晃等名将交战时,关羽也从未考虑过使用这一招,倒是庞德在与关羽对抗时,曾因诈败而被关羽误判,差点中了计,结果却是庞德反击,令关羽陷入险境。
至于庞德是否曾用过拖刀计,半壶老酒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而在《三国演义》中,最早使用这一招的,竟是曹操的堂弟——曹洪。曹洪在三国二十四将中排名不高,但若论步战能力,他无疑是名列前茅的高手。曹洪步伐敏捷,水性也相当不错。在荥阳之战中,曹操在吕布、李傕、郭汜等大军的夹击下陷入困境,曹洪主动脱下自己的铠甲,背着曹操渡过了危难的河流。
曹洪不仅仅是个勇猛的战士,他的武艺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潼关的渭水之战中,曹洪敢于单挑马超,并与其激战四五十回合,最终凭借他的坚韧力撑了下来,直到夏侯惇赶到支援。曹操事后感叹:“若没有曹洪的帮助,我可能早已命丧马超之下。”曹洪在步战中的表现,可见一斑。
曹洪的“拖刀计”首次出现在与何曼的战斗中。何曼是一个身材高大、力气非凡的步兵高手,曹洪为了公平起见,与他跳下马来进行单挑。两人大战四个小时,胜负未分。最终,曹洪诈败,引诱何曼追击,然后用拖刀计成功反击,击杀了何曼。这个情节在《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虽然略有不同,有的版本提到战斗持续了四五十回合,但无论如何,这一战证明了曹洪在使用拖刀计方面的熟练与巧妙。
除了曹洪,夏侯渊也是三国中一位擅长拖刀计的将领。夏侯渊曾与黄忠在单挑中不分胜负,但如果不是法正的谋略,黄忠未必能轻易击败夏侯渊。尤其是在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夏侯渊与张郃在与张鲁的将领杨任的对抗中,表现出色。虽然杨任与杨昂并不弱,但在与夏侯渊的对战中,却被拖刀计所制,最终败下阵来。
总结来说,曹洪与夏侯渊都是三国中真正懂得并熟练使用“拖刀计”的高手。在许多名将中,虽然关羽英勇无比,但他并未真正展现出这一计谋的全部威力。关羽的拖刀计虽有一定的威慑力,但他更多依靠的,还是直面敌人的刀枪与个人力量。如果以此为标准,关羽只能算是拖刀计的半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