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只是一个没有人居住的小岛,然而日本为何会执意要争夺这片土地呢?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取岛屿周围丰富的渔业资源或石油资源吗?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的深层动机是什么?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东瀛民族自古就对中国心怀敌意,始终没有放弃过对中国的野心。自从明治维新开始,他们便通过军国主义的教育,逐步将中国作为他们的假想敌。即使在1945年战败之后,日本并未从此悔过,反而建立了靖国神社,供奉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这表明,日本并没有真正悔改,他们的目标依旧没有改变。只是,在现如今和平温情的氛围下,日本暂时将其野心隐藏了起来。
当我们回顾《马关条约》的签订,伊藤博文当时气吞山河的姿态依然让人历历在目。李鸿章几乎是恳求着伊藤博文:“能否再减少一点赔偿款?”但是伊藤博文毫不妥协,凭借这笔两亿两白银的赔款,日本获得了侵略中国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不仅用于战争机器的构建,还投入到教育中,培养了数代根深蒂固的军事思想。这种思想并不会因为抗日战争的结束而消失,甚至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初期,他们就以朝鲜半岛为跳板。
如今,尽管这个跳板暂时无法使用,但日本依然渴望在中国的近邻插上一根“楔子”。这根“楔子”平时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旦关键时刻到来,便能掀起滔天波澜,而钓鱼岛正是这根至关重要的“楔子”。
我们通常认为日本争夺钓鱼岛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息息相关。当时,清朝政府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全数割让给了日本,而钓鱼岛便属于其中。未曾获得这些岛屿时,日本并未意识到这些地方具有如此重要的战略意义。获取了钓鱼岛之后,日本不仅能够攻击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更能将战火延伸至华东和华南。想想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台湾岛上所产生的战略物资,正是许多物资来自于此。
现在回过头来看,大家应该明白日本为何如此固执地要掌控钓鱼岛了吧!不过,日本的操作一向非常巧妙,他们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避免让别人看穿。让我们再回到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曾与台湾有过联系。而民间的往来虽然没有确凿的历史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联系远在三国之前就已开始。
中国古代的战略家们从未忽视过钓鱼岛的战略价值,否则康熙皇帝为何会决定收复台湾呢?如果台湾没有战略意义,又何须远征?因此,我们当然能看穿日本的企图,但我们依然保持沉默,只是在默默筹备应对之策,准备以不变应万变。日本接下来会如何行事,我们拭目以待。
此外,日本在1945年战败后并没有彻底悔过,反而与美国私下签订《旧金山和平条约》,将钓鱼岛视为日本的领土,并允许其在岛上建立灯塔。根据国际海洋法,属于哪个国家的大陆架,就应该归哪个国家所有。钓鱼岛的水域与中国大陆架紧密相连,犹如母亲与孩子般亲密。公约还规定,哪个国家最先发现荒岛,荒岛就归谁所有。而钓鱼岛,早在中国人发现并开始捕鱼时,已经属于中国。那时,日本的航海技术尚未发展,他们怎么可能到达这座岛屿?
如果我们单单依赖《马关条约》来论证岛屿的归属,岂不是一种非常荒谬的做法!曾有教员明确指示:废除一切与日本的条约,时刻提防日本,永远不原谅他们的野蛮行径。更加荒唐的是,日本竟然依据1983年签订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来主张“割让50年以上的土地即视为默认赠送”。如果按此推理,从甲午海战到日本战败,距离并不足五十年,按照他们的逻辑,怎么能执行这种公约?
与不讲道理的人争辩,常常令人身心疲惫。尽管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说辞,但最终真理往往掌握在强者手中,只有当我们的枪炮能够完全碾压敌人,我们才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2012年,日本再次掀起了“购岛风波”。在日本人的眼中,钓鱼岛理应归栗原弘行所有。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似乎荒谬不堪,但在日本的眼中,早已将这座岛屿判定为自己的领土。当时的京都市市长石原慎太郎计划以政府名义购买钓鱼岛,以此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提升自己在日本政坛的地位。日本政坛一直是如此,一切都是为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利益,党派更换随时可见。
可惜的是,石原慎太郎的计划最终失败了,野田佳彦当时立刻阻止了这项行动,认为以东京政府的名义购买该岛不够高端,决定以日本国家的名义购买。这样明目张胆的政治操作,也让我们看到了日本政坛的真实面目。政治斗争激烈,利益交错,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底线的“厚黑学”体系,这种不择手段的政客为了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与此相对,我们中国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态度。欧阳修曾说过:“忧患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我们面临困境时,必定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敌人的威胁。正是由于日本的威胁,我们必须时刻加强自身的防御,时刻保持战斗力。
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专业的军事训练,还要定期进行人员轮换,保持海警部队的作战能力。同时,我们在技术上也不能松懈,海军盾舰的数量从最初的几艘增加到现在的四十多艘,航母的数量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具备了双航母联合作战能力。
随着中国崛起,美国也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亚太地区,因为我们的崛起势必会影响美国在全球的地位。日本和菲律宾等国的动作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参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