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禅让这件事,“让”是基本目的,“禅”是关键灵魂。
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贺新郎·读史》
一、禅让,人人皆知的故事
禅让故事的源头,是极为简易的。五经之一的《尚书》,记载了一件上古传奇,唐尧把大位“让”于虞舜,这也是“禅让”的源头。
“
昔在帝尧,聪明
文思
,
光宅
天下。将逊于位,让于
虞舜
,作《尧典》
”
“禅让”与尧舜一起成为神话,起初的记载只有“让位”,后世又覆上神性的纱衣——
“禅”,偏旁为“示”,与神、祖等相同。
而后人的第一次实践,既像悲剧,又像闹剧,前316年,战国时期的
燕王哙让位于宰相子之,但不到两年,燕国大乱,齐宣王发兵破齐,燕王哙被杀,子之被剁成肉酱。
讽刺的是,
燕王哙的儿子复国继位为燕昭王,千金买马,招贤纳士,重整河山,二十多年后任用乐毅反推齐国——对于这个他看不上的儿子,燕王哙不知作何感想。
第三个则颇具现实主义风格,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魏之时,也走了个程序,与特邀嘉宾汉献帝共演了一场“禅让”。事后曹丕回味,若有所得,跟群臣做了一番总结: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虽然,曹丕没有说他到底“知道”了舜、禹什么秘密,但是,作为汉末魏初这场“禅让”大戏的总导演,对自己的剧本自然是门清的。
二、禅让,少为人知的事实
事实的一面,是二十四史中写满改朝换代之际的血腥,似乎应了陈涉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事实的另一面是,兵强马壮、权倾天下者,也得给前朝几分薄面,
历史上“禅让”远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举几个戏剧性反差略大的案例吧:
公元9年,西汉
末代皇太子、时年4岁的刘婴禅让于王莽。
公元266年,曹丕的侄辈、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公元420年,司马炎的后人、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于刘裕,刘裕随后将司马氏斩草除根。
公元618年,杨广的孙子、隋恭帝杨侑禅让给杨广的表弟、唐高祖李渊,次年杨侑死于非命,得年16岁。
公元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过完年朱温就将李柷毒死,得年16岁。
公元960年,7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这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补办的手续。
大概数下来,三千年左右的古代史上,没有经过“禅让”这道手续的改朝换代,也就是嬴秦代周、蒙元灭宋、朱明驱逐北元、满清取代朱明了。至于其中原因,也不复杂,始皇帝太牛逼,赵家人太惨,北元跑得太快,崇祯上吊太及时吧。
三、“禅让”的现代化
说到底,“禅让”主要解决一个权力移交的合法性的问题。好比一块精美而神圣的抹布,唯有“禅让”,能略微遮挡刀枪剑戟,略微擦净冷铁上的血迹。
设立至高权力的手续,欧洲人靠宗教,古中国(主要)靠“禅让”。到了现代,流行的是靠“选票”。不过聪明人自有聪明的办法,除了“洋为中用”,还有“古为今用”。
1912年,袁世凯亲手终结满清,然而溥仪只是“逊位”,却非“禅让”。毕竟是民国了,不玩那一套。没有皇帝,只有大总统,再无禅让,但有选举。1913年
10月6日上午8点,大总统选举会正式开始。在京的国民党议员全部出席,加上进步党及其他党派,合计出席人数759人。
会场之外,还有袁世凯安排的由三四千军警组成的“公民团”在吵嚷叫嚣。
第一次投票结果,袁世凯得471票,黎元洪得154票,均未达到法定四分之三多数。
第二轮还是如此,不得已要投第三轮。
坐在里面的议员没有达成共识,围在外面的“公民团”却毫无分歧:
如果今天选不出国民期望的总统(袁世凯),就别打算离开国会半步。
这时候,天色已晚,议员们一天滴水未进,饥渴难捱,最后实在撑不住了,晚上十点左右,总算是把袁世凯选成了总统。
两年之后,心痒难耐的袁世凯终究是登基称帝。虽然后来追悔莫及,但是称帝的冲动如此强烈,不知道是否缘自袁世凯像曹丕一样参透了历史密码: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四、社会与科学,确实有区别
2014年1月,日本科研人员
小保方晴子
及
山梨大学
教授若山照彦,在《
自然
》杂志发布论文,宣称发现的一种新型
万能细胞
。当年11月,重现实验失败,12月,小保方晴子辞职。此前的8月5日,小保方晴子的论文指导者
笹井芳树已经上吊自杀。他在遗书中恳请
小保方晴子“请务必重现STAP细胞实验”,但是终究一场空。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在《
自然-生物技术
》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新的
基因编辑
技术“NgAgo”的论文。随后,十几个同行团队宣称无法重现韩春雨的实验。2017年8月3日,韩春雨主动申请撤回一年前的论文,当月底,韩春雨所在的
河北科技大学
公布调查结果,认为韩春雨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但未发现其有主观造假情况。
无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有多艰难,总有观点认为,自然科学相比人文学科要简单得多,依据之一就是自然科学是可以实验证伪的。
相比之下,人文学科确实要复杂得多。
其复杂之一就是,不仅重复实验难以奏效,原始实验也模糊难辨。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孟子·万章章句上凡九章
》,孟轲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也——《韩非子》,韩非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竹书纪年》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远别离》,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