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明朝后期确实发展出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也仅仅是资本主义萌芽。相比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明朝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新贵族这一特殊的掌权群体。
资产阶级新贵族从何而来?一是实行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旧贵族、旧官僚群体;二是资本家大商人,他们通过买官、买贵族头衔的形式来获得政治地位。
但是儒家思想统治根深蒂固,社会排序士农工商,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当他们买官鬻爵、得到政治地位之后,第一目的就是想尽办法捞回本,这就导致这批人根本不可能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
旧贵族旧官僚群体呢?对他们来说他们并不缺钱,由于他们地位更高享有特权,因此他们不仅可以从朝廷手里领到薪俸和赏赐,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贪污腐败、刮地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金钱,为什么还要去从事商业?
第二:传统农耕思想浓厚,商人们在赚到钱之后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继续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是先买田置地,建起大宅。
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就无法扩大,生产技术也就无法改进,生产效率也就无法提高,因此资本主义萌芽也只能是资本主义萌芽,没有资金的注入就绝对无法茁壮成长。
第三:就算隆庆开关,实际也只是开的一条缝隙,海外贸易相对有限,只有福建海澄的月港被作为唯一的开放"特区"。
沿海所有对外贸易的商船都必须到这里办理繁琐的手续,并从这里装货出港、入港验货。所有船只都必须申领"船由"(船籍证书)、"商引"(也叫"文引",营业执照),才能出海。
这一制度发展到后来,甚至对出海船只的建造和运营实行总量控制,"东西二洋各限船四十四只",严禁彼此间越境贩贸,出海后逾期未归者, 即使证件齐全,"仍坐以通倭罪" 。
当然明朝确实通过隆庆开关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在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但这些白银最后都转化成田地房产了。
第四:明朝后期的政局实际上已经非常混乱,皇帝昏庸腐朽,朝政由宦官集团把持,宦官集团与东林党在朝堂上展开多种形式的斗争,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肆虐,没有几个人有心思去关系民间疾苦。
而且还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老百姓饭都吃不饱,却还要交多种多样的苛捐杂税,导致诸多地区农民起义不断,时局不稳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
所以说,明朝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终究还是胎死腹中,没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