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以后,乃至魏晋,外戚一直是皇权的重要辅佐力量,也是多次动乱的祸乱之源,司马氏篡魏之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然而晋武帝立太子时诸子尚幼,唯有司马衷最年长(九岁),然而当时司马炎为了让自己这支嫡系继承皇权,仍然顶着压力立了司马衷为太子。然而司马衷天性比较鲁钝,当时晋朝大臣是普遍不看好的,但司马炎还是立了他。
司马炎为啥这么想不开要立一个傻子当太子呢,这里倒不是司马炎糊涂了,实在是没人选,他自己的儿子都比较小,就司马衷好歹还是相对年龄稍大一些,为了把皇权留在自己这一支,只能选他。如果说司马炎这一步走的不对,那么后来为司马衷选太子妃则是司马炎走的另一招臭棋。晋朝刚建立时有几个开国元老,卫瓘是一个,贾充是一个,这太子妃就是选的贾充的女儿贾南风。
这贾南风何许人,十足一个黑丑而且心狠手辣之人,然而司马炎还是把她选为太子妃,此时默默同情司马衷啊,司马炎的儿子这么傻,儿媳妇却这么精明而且很辣,这能不出事吗。
司马炎自己是有政治才干和威望的,他在的时候能够控制住全国的局面的,然而他去世后他儿子就惨了,司马衷不仅有个精明的媳妇,还有一群按耐不住权利欲的亲戚们,这就上演了一出出大戏。
这里不得不说西晋的宗室分封制度,为了避免魏国被权臣夺取权力的前车之鉴,晋朝把宗室分封到郡国,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军权。大国可以有五千人的军队,小国也可以有一千五百人,这些王爷们还有一定的军事职务在身,所掌握的军队恐怕不止这个数,有了军权,他们早就按耐不住了,一有点风吹草动,立马想出来搞点事情。
而当时司马衷继位时掌握权力的其实是外戚杨俊和汝南王司马亮,晋武帝太熙元年,立了遗照存在中书省,要杨俊和司马亮共同辅佐司马衷,这杨俊就是太后杨芷的父亲,晋武帝病重时,杨后请示晋武帝让他的父亲杨俊单独辅佐司马衷,晋武帝默许了,后来这个杨俊估计怕司马亮分权,单独从中书省把晋武帝之前的诏书借出来就不还了,当时的中书监华廙(华歆的孙子)多次索要都要不回来,这杨俊为了权力也真是赖皮。
而汝南王司马亮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怎么滴,吓得逃到许昌,主动把权力交了出去,不知道司马炎怎么托了这么个主辅佐他儿子,真是不靠谱啊。
杨俊就是个精明人吗?事实证明反正他也不是贾南风的对手,他独掌大权后,杨俊的弟弟们都劝他小心行事,但他不听,为防着贾南风,杨俊让他的亲信掌握禁军,这一来就得罪了很多朝中的大臣和宗室,贾南风早就等这一天了。她就是要等宗室对杨俊不满。这次她找上了楚王司马玮,不得不说司马玮做事还是很有胆略了,他和贾南风一拍即合,想除掉杨俊。就这样贾南风秘密的给司马玮、司马亮联系让他们带兵进京除掉杨俊,而且又让司马衷下诏说杨俊谋反,让司马玮带兵围攻杨俊府。
就这样司马玮从荆州出发,带兵进京围攻了杨俊府,事实证明杨俊真是个饭桶,这些事他都被蒙在骨子里,一点也没采取行动阻止。就这样杨俊被杀死在自己府中的马厩里。而太后杨芷也被废除太后之位,流放金庸城,后来杨俊三族都被诛灭了,太后这支力量也太弱了,婆婆竟然斗不过儿媳妇,真是有点说不过去。
就这样事变之后司马玮和司马亮还有卫瓘以及贾南风的亲信掌握了朝廷的大权。但这时“搅屎棍子”司马玮又一次充当了贾南风的打手。贾南风再一次用晋惠帝的名义让司马玮杀了可怜的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这是司马玮离权势最近的一次,但贾南风估计重施,再利用完司马玮之后,她用张华的计谋,诬陷司马玮矫诏杀害司马亮和卫瓘,好一招“二桃杀三士”啊,刽子手司马玮也没能逃过贾南风的毒手,司马亮被杀第二天,贾南风让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的军营宣布司马玮矫诏杀害司马亮和卫瓘,这下他的手下一听老大是矫诏,瞬间放下武器散去,司马玮就这样束手就擒。
其实司马玮的亲信朋友岐盛曾经劝他趁着机会一举做大,但他犹豫不决,反而被贾南风强了先机,先下手为强。可怜的司马玮和爷爷辈的司马亮在被利用玩后都成了贾南风的刀下鬼。
就这样贾南风初步独掌了朝廷的大权,任用自己的族亲和亲信担任了重要职务,司马衷真正成了傀儡皇帝。贾南风的掌权也必然会引起司马家的不满,司马家的叔叔爷爷,哥哥弟弟们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