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系列:荒唐无度的朱厚照,为什么这么多人疯狂为他翻案?
创始人
2025-09-01 02:03:00
0

弘治十八年,明孝宗朱祐樘自感时日无多,召内阁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入宫托孤,“太子很聪颖,但是年纪小,贪玩享乐,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他,让他能够担当大任。”同年15岁的朱厚照继位,年号正德,朱祐樘不知道的是,这个贪玩享乐的正德皇帝有多么荒唐。

01荒唐无度的正德皇帝

正德十四年,就藩江西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给出的借口是正德荒唐无度,不像个皇帝,会误了祖宗江山,自己英明神武,这个位子应该由自己来做。

朱宸濠是第四代宁王,第一代宁王是朱元璋的十七子朱权,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找到朱权半借半抢地把他麾下朵颜三卫夺了过来,还与其约定自己做了皇帝之后,要与他共天下。结果朱棣登基后,转手就把宁王封地从边疆的大宁迁到内陆的江西,削减其护卫,严密看管起来。

也许朱棣子孙已经忘了当初“共天下”的誓言,宁王一系可是一直耿耿于怀,因此几代宁王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终于到了朱宸濠这一代,遇到了毫无人君气象的正德,他觉得机会来了。

接到宁王谋反的消息,朱厚照不惊反喜,他一直有想当大将军的瘾,这不是给了他绝佳的机会吗,还可以趁机“下江南”游玩一番。皇帝要亲自讨伐宁王,大臣们炸开了锅,在他们看来,一个藩王造反翻不起多大风浪,无需皇帝兴师动众,朱厚照不管,谁再拦阻他砍谁。

去江南怎么不带着宠爱的刘娘娘呢?不过军中不允许带女眷,在京城有文武百官和老百姓看着,朱厚照也不敢贸然行事,他让太监先带刘娘娘出宫,在潞河等待大军,到时候朱厚照再派人以簪子为信物把刘娘娘偷偷接到军营里。大军开拔,朱厚照纵马过卢沟桥时把簪子弄掉了,这可急坏了朱厚照,亲随们找了好几遍也找不到,朱厚照下令停止行军,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寻找,竟然整整耗费了三天!如此行军打仗,堪称荒唐至极。

刘娘娘的事情表过不谈,大军到了涿州,前方军情来报,原来宁王碰到了狠角色,大明第一圣人,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王大圣人不用朝廷派兵,仅靠江西境内驻军就轻松平定宁王之乱,把朱宸濠押到了南京,等待朝廷进一步指示。

朱厚照很不高兴,这个王阳明如此不体察圣意,他把宁王之乱平定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继续亲征,要是被内阁那帮老臣知道了,那不得又要骑马把自己追回?朱厚照扣下军报,秘而不发,就当这件事没发生,然后带着大军继续一路向南。

宁王之乱没了,朱厚照也就彻底放开了,一路上带着刘娘娘游山玩水,到了扬州城还“检阅”了众多花魁,玩得不亦乐乎,可怜的王阳明押着朱宸濠在南京足足等了6个月,才听到皇驾进城了。王阳明再次献上军报,请求皇帝安排献俘大典,看着军报朱厚照咂咂舌,不准!

王阳明懵圈了,这时有太监悄悄告诉他军报要怎么写!次日朱厚照再次收到军报,喜笑颜开,原来军报把平定宁王之乱的主要功劳算在了他朱厚照头上,准奏!

在江南又潇洒了一番,在京城文武百官的催促下,朱厚照终于同意班师回朝,众人皆以为这场闹剧就此结束时,朱厚照突然有了新想法,把宁王放回去,让他再造一次反,然后自己率军真刀真枪地平定一次“宁王之乱”。众人掩面赶路,就当没听到。

归程中朱厚照也没放弃游山玩水的机会,到了淮安时看到清江浦景致迷人,便登上小船学起渔夫捕鱼,却意外落水,呛水入肺,又因为受到了惊吓,自此一病不起,次年三月驾崩,时年31岁!荒唐的行径有个荒唐的结局。

02刘瑾之祸

明朝宦官乱政的黑暗时刻,第一当属天启年间的魏忠贤,第二就是正德年间的刘瑾,毛主席批评民国时期特务统治时曾言:特务机关之横行,时人比诸唐之周兴、来俊臣,明之魏忠贤、刘瑾。

相传当时的北京城有一句童谣,“京城内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朱厚照是正牌皇帝,坐北朝南,所以叫“坐皇帝”,刘瑾侍立一旁,却能决策国家大事,所以叫“立皇帝”。

刘瑾和张永、谷大用等八人是朱厚照当太子时东宫内的侍奉太监,朱厚照登基后这些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掌握了司礼监、御马监、东厂等一系列内廷重要部门,被文武百官称为“八虎”。

刘瑾深谙朱厚照贪玩的本性,经常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戏法、玩艺给他,然后趁其玩得尽兴时拿着内阁递过来的票拟,问朱厚照意见,朱厚照被打断后非常不高兴,“吾安用尔为?而一烦朕!”我养着你们干啥用的?老是用这些破事来烦我!就这样很多事情就由刘瑾自行决断,从一开始鸡毛蒜皮的小事,到后来人事任免等重要朝政,刘瑾都能欺上瞒下,插上一手,也由此在外朝培育了属于自己的势力,党同伐异,像内阁大臣焦芳、吏部尚书张彩、兵部尚书曹元等重臣竟然也投靠了刘瑾。

自此刘瑾立下了规矩,凡是地方官员进京述职或者使臣回京,都要向他有所表示,而很多进京官员并没有携带足够银钱,被拒之门外,只得向银号借钱,一时之间出现了“京债”的说法,又有些官员本就清贫,不愿同流合污,但是不给钱又无法述职,一筹莫展,像给事中周钥返京,没有钱又无法述职,竟然被逼得自杀。朝堂上的乌烟瘴气可想而知。

刘瑾的胆子越来越大,宁王朱宸濠密使找到他,送上重金,只求朝廷同意恢复宁王护卫,藩王要求恢复护卫,用脚想也知道要干嘛,聪明人都躲得远远的,刘瑾看钱给够了,“勇敢”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顶着兵部的压力,“立皇帝”大手一挥,宁王恢复了护卫,这也为后来宁王造反埋下伏笔。

权势熏天的刘瑾是怎么覆灭的呢?是朱厚照醒来了吗?当然不是!刘瑾的覆灭源自狗咬狗!看着刘瑾作威作福,八虎之一的张永羡慕嫉妒恨,趁着外出平定安化王之乱的机会,他与都御史杨一清一拍即合,决定合谋除掉刘瑾。叛乱平定,趁着献俘的机会,张永向朱厚照披露刘瑾的胡作非为,列举了17条罪状,李东阳等重臣在一旁助攻,朱厚照终于同意调查,后来在刘瑾的住处查抄到了伪造的玉玺,还在暗藏匕首的扇子,刘瑾这是有了谋反之心,朱厚照这才大怒,下令将刘瑾凌迟处死,据说被活活割了3000多刀!

杀了刘瑾,朱厚照并没有醒悟,张永取代了刘瑾的位置,然后又出现了钱宁、江彬等佞臣,朱祐樘的遗言“亲近贤臣”他是一点也没听进去。

03关于为朱厚照翻案的说法

近几年网上盛行为历史人物翻案,朱厚照便是其中之一,看看下面文章的标题就知道有多疯狂。

这些文章都在千篇一律地说朱厚照是被后世文官黑了,而力挺朱厚照的论据都一样。首当其冲就是击退蒙古人的应州之战,这一点上篇文章花了3000多字详述了应州之战的详细经过,可以翻阅,不再赘述;其次就是除刘瑾,这可就让我啼笑皆非了,刘瑾之祸是朱厚照一手造成的,况且杀个宦官对明朝皇帝很难吗?魏忠贤的权势比刘瑾只高不低,崇祯继位后还不是轻松拿捏,明朝的太监可不是唐朝太监,掌握了宫中禁军,可以随意废立皇帝,明朝的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他们权力来自于司礼监,谁进司礼监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所以杀刘瑾对朱厚照来说真的不是难事。

还有的论据是说朱厚照没有妄杀大臣,这一点也莫名其妙,刘瑾都成“立皇帝”了,在复开西厂还不够的情况下,又开了内厂,一时间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探子遍布各地,白色恐怖笼罩朝堂,制造了多少冤案,抄了多少家?这些账难道只由刘瑾一人扛着?

再有就是抓住《明史》中一句话,说朱厚照虽然贪玩,但是朝政都抓在手里,奏章都要送给他处理,说明他还是一个称职的皇帝。如此评价,估计是拿朱厚照和万历皇帝相比吧,这对皇帝的要求也太低了,而且若真是如此,刘瑾之祸如何产生的?不就是隔绝皇帝与大臣,欺上瞒下吗?也许颇具讽刺的是,大臣认为皇帝很勤政,大事都抓在手里,却不知道在豹房里批红的是刘瑾吧!

明朝系列:想靠应州之战翻身,朱厚照很难,深度剖析应州之战

大明开国六国公,李善长下场凄惨,而徐达却一门两国公,荣耀无比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穿越无处不在!历史剧里的哪些“... 正如此图所示,相信大家都见过虎符吧。 错金杜虎符 这种暂且不提,其实,就连在讲求考据的历史剧中,也...
额济纳旗积极推进居延遗址世界文... 随着居延遗址考古调查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居延遗址保护利用受到更多重视。近年来,额济纳旗积极推进...
原创 大... 头条创作挑战赛 提到大理国,许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在小说中,段誉是大理国的...
原创 诸... 诸葛亮主张蜀国必须占领荆州,而庞统则持不同观点,认为荆州并非必夺之地,那么到底谁的见解更为高明呢? ...
原创 外...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外西北的历史变迁。 “外西北”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地理名词,它位于新疆以西,涵...
原创 汪...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最近网上的两大热门话题可真是让人关注不已,一个是世界杯的热潮,另一个则是大S和...
原创 一... 标准答案:三八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日 1977年,联合国正式将3月8日定为“联合国妇女权益日和国际和平...
原创 清... 清朝时期,斩首死刑犯的地点为何定在菜市口?背后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呢? “午门斩首”这个词汇在众多古装...
“大校营长” 岳振华最后成为将... 在新中国的军事历史长河中,岳振华的名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被人们熟知为 “大校营长”,其传奇的军事生...
原创 古... 1582年1月28日,一艘船从九州的长崎启航,船上载着来自日本和欧洲的人员,目的地遥远的罗马。这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