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收藏如今已像一支久经沙场的老牌球队,带着三分之一的锋线核心,专攻赛事专题对局集与中日古谱系列;其余部分则以技术类书籍和期刊杂志为替补,静待时机。把它们整理成视频分享给棋友,既是爱好,也是持续的赛季收益。明玥从起初只敢讲死活题,逐步扩展到对局解说,甚至借助AI点评职业棋手的对局,成长的脚步踏得越来越稳;这一路走来,实实在在靠的是这些书作的滋养。对我而言,这批书既是良师,也是挚友,值得珍惜。
在这份珍藏里,最具重量的两部当属:赵之云先生编著的日本围棋鉴赏辞典,以及薛至诚先生合著的日本围棋故事。这两部彼此互补,堪称绝配——前者以讲解与故事交织的方式,覆盖日本围棋自古至吴清源时代的名局与背景,收录全面,脉络清晰;后者则以故事线串联名局解说,呈现出日本围棋史的风貌与脉动。还有来自围棋天地专栏《生涯的一局》,翻译自日本围棋大系十八卷之一,吴清源、桥本宇太郎等名家的讲解同样精彩纷呈,名局的解读与传承并举。
明玥正在筹备日本围棋故事专题,计划以故事化的方式引介日本古代名局,做成一条完整线索贯穿进来。但工程量确实庞大,能否驾驭尚待检验,且看后续的推进与呈现。
中国古谱方面,首推陈祖德九段的古谱大系,这是陈老的传世之作。可惜当时认知有限,只买了自己偏好的基本卷,没能买齐全,日后一直颇感遗憾。《寄青霞馆弈选》十卷则是飞扬棋友重新排版后的版本。它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新婚不久,搬家后老婆看着满屋的棋书,挑衅道:“你看完都能记住吗?”我就让她在这套书里挑一局手数最长的来现场演练一遍,随后完整地复现出来。她惊叹我的记忆力,实则这正是每个下棋之人都能达到的水平,只是她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
赛事棋谱的收藏向来杂乱无章,看到就买成了习惯。印象最深的一本,是第二届应氏杯专辑。大约十年前的寒假回到老家县城,在花鸟市喝豆腐脑时,偶然发现一个旧书摊,一瞥之间就看中了这本书,花5元带回。书中每局都读过,并有吴清源大师及其他对局者的解说,排版舒适,读起来极具快感。
把前两次分享的吴清源大师著作、名家对局集与名局细解合起来统计,明玥收藏的对局集大致就到这里,占到收藏围棋书籍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主要是技术类书籍和期刊杂志,未来也会陆续分享,留作纪念。也有不少棋友说,AI一出,这些书就没意义了。其实曾有一段时间我也有类似想法,尤其是在孩子不爱围棋的时候,觉得这些书占地方,甚至萌生放弃的念头。但疫情改变了我的棋路:封在家里无事时,萌生把书做成视频分享给大家的念头。在各位棋友的关注与鼓励下,明玥从最初只谈死活题,逐步扩展到对局讲解,现如今也敢在AI的辅助下点评职业棋手的对局。成长的路上不断进步,既坚持了自己的爱好,又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一切成就都要归功于这些书。对我而言,这些书既是导师,也如老友般存在,值得我们一路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