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外西北史话:土尔扈特万里东归,是归顺?还是归降?结局如何?
创始人
2025-09-06 01:33:47
0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外西北的历史变迁。

“外西北”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地理名词,它位于新疆以西,涵盖了今天中亚的一些重要地区。具体来说,它包括斋桑泊周边的地带、巴尔喀什湖以东南的七河流域、伊塞克湖周围的区域以及绝大部分的帕米尔高原,总面积大约达到54万多平方公里。

如今,这片辽阔的土地包括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大部分东哈萨克斯坦州以及江布尔州的一小部分,同时也覆盖了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大部分领土。这片土地拥有中亚地区最为湿润的气候、最为肥沃的草原和最为多元的文化,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外西北这一片富饶的土地就一直牵动着不同势力的心,至今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1757年,清朝击败准噶尔汗国,收复了天山北路。到1759年,清朝再次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整个西域重新归入了大一统帝国的版图。乾隆帝随即将西域命名为“新疆”,寓意着故土重归。随后,清朝在伊犁设立了伊犁将军,开始管辖这片大约2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不久之后,一大批东归的陌生人也踏上了这片土地。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大家已经了解到,明朝末期,土尔扈特部曾经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后来受俄罗斯帝国的压迫与奴役,不得不选择东归。1771年1月5日,渥巴锡率领17万部众正式从伏尔加河流域出发,踏上了回归之路。在途中,土尔扈特部众不畏严寒与酷暑,不惧疾病折磨,克服了俄国军队和哈萨克部落的层层围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他们在1771年7月8日与清军会师于伊犁河畔。

土尔扈特的东归成为了游牧民族最后一次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历史事件,丰富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内涵,也被永久地记载在了史册上。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土尔扈特部虽经历了巨大牺牲,失去了大部分成员和财产,但最终回到了祖国怀抱。这一伟大事件虽然悲壮,但似乎也已经尘埃落定。

然而,历史往往并非单纯的镜像。土尔扈特的回归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大清的处理方式也不乏值得玩味之处,因此这次东归也充满了疑点。今天,我们就透过历史的烟云,分析一下,土尔扈特的东归,到底是“归顺”还是“归降”?最终的结局如何?

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渥巴锡东归的主要目的是抢夺伊犁地区,后来由于实力不足,不得不“归降”大清。其实,归降与归顺在汉语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归降通常指通过战争征服对方,而归顺则意味着自愿归附,显然归顺是更加完美的行为,应当得到更多的优待。

那么,土尔扈特的东归到底是“归顺”还是“归降”呢?首先,土尔扈特东归的主要动机显然是为了生存。土尔扈特作为蒙古族,虽然善战,但与俄罗斯帝国的强大武力相比,显然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渥巴锡意识到若再不行动,迟早会被俄国吞噬。因此,他选择了回到曾经的故土,准备依靠大清的庇护来寻求生存的空间。

其次,渥巴锡的东归途中,原本17万的部队在途中遭遇了极大的损耗,最终到达伊犁时仅剩不足7万人。这个部队几乎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大清抗衡,渥巴锡的雄心也在艰难的跋涉中渐渐消耗殆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渥巴锡并没有抢地盘的意图,而是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

一些人认为,土尔扈特东归时,渥巴锡为什么没有提前与清朝沟通,而是通过其他渠道让乾隆帝才得知消息,这似乎表明他有意进行突然袭击。然而,考虑到当时的通讯手段极为落后,且距离遥远,沟通的困难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土尔扈特的东归实际上是归顺大清,而非谋划入侵。

当土尔扈特部抵达伊犁时,清朝并未事先知情。直到4月,朝廷才通过车布登札布的奏报得知此事。土尔扈特当时正艰难跋涉,清朝尚未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朝廷也开始紧张。如何应对土尔扈特东归,朝廷内部意见纷纷。有的大臣认为,土尔扈特部背叛了俄罗斯,若不严惩会影响国法;还有的认为,渥巴锡有可能趁准噶尔已经灭亡之机,抢占伊犁。

然而,乾隆帝通过综合评估后作出了决定,认为土尔扈特部并无恶意,而是因俄罗斯的持续征调而被迫归顺。他最终接纳了土尔扈特部,并拒绝了俄罗斯的外交压力,明确表示不会将土尔扈特部交给俄国。清朝的接纳与安置策略展现了帝王的智慧,既保证了国家安全,又给予了土尔扈特部足够的支持与关怀。

在土尔扈特部到达伊犁后,由于缺乏给养,与吉尔吉斯布鲁特部发生了冲突。随后天花爆发,土尔扈特部又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为了安置这些部众,清朝给予了大量的物资支持,同时通过将他们分散安置到新疆多个地方,确保了他们的安全与稳定。

乾隆帝在这一事件中,充分展示了分散安置的策略,不仅减少了土尔扈特部可能产生的威胁,还确保了他们在新疆的安稳生活。至此,土尔扈特部未再掀起什么风浪,而渥巴锡也在这场迁徙与生死考验中,最终以英勇的姿态离世。

1775年,渥巴锡因病去世,年仅33岁。临终前,他一再叮嘱部众要安守本分,致力于生产,避免纷争。土尔扈特的故事逐渐进入尾声,而外西北的故事却远未结束。

(未完待续)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历史中讲道理的案例比比皆是,但一旦遇到问题却常常感到迷茫,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普遍的心态。我自己就是这样...
原创 民... 天津,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天津因其优越的漕运条件而繁荣发展。隋朝时...
原创 宋... 宋朝打架弱,总打败仗,但越输宋朝反而越有钱了,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宋朝被边上的辽国西夏,轮番揍大宋,...
原创 大... 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
从码头到硅谷:粤商400年草根... 善思录:(陆天然/文)在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一群光着脚的岭南汉子用扁担挑出了中国最早的全球化贸易。从...
原创 清... 历史的编写并非像写小说那样简单,它充满了复杂性。很多人以为历史的难点在于史料的收集,实际上,收集史料...
原创 李... 李宗仁,这位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历史人物,曾被评价为“新中国成立的支柱之一...
原创 李... 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大将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徐达,他屡次南征北...
原创 满... 在帮助雍正登基以后,邬思道果断离开了雍和宫。其实这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在雍正...
原创 哈... 最近,哈佛大学的教授提出了一个建议,旨在缓解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教授建议中国借鉴北宋时期的澶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