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袁世凯领着最疼爱的儿子进宫,父子俩跪在地上给老佛爷请安。
“袁爱卿,哀家看你这儿子长得颇为俊朗,年龄和我侄女差不多,不如让两人凑一对可好。”慈禧忽然笑眯眯的说道。
谁知袁世凯惊得出一身冷汗,闭上眼脑子飞速旋转,恭敬的说出六个字,终于让慈禧打消了念头。
袁世凯说了什么话呢?
慈禧是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她背后的家族地位跟着水涨船高,不过慈禧的弟弟们并在朝中并没有太多的建树。
慈禧大概是看出自己的亲人属于扶不上墙的类型,于是就把目光看向了家族的下一代,通过指婚联姻来让家族兴盛不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光绪帝的皇后,是她弟弟的二女儿,长相平庸,性格木讷,不受皇上喜欢,前期跟个背景板一样在宫中。
身为上位者的慈禧,身边有不少受她喜爱的小姑娘,在宫中陪伴着她,除了他弟弟的女儿们外,还有王府的格格公主,大臣的女儿等等。
这些鲜活的欢快的小姑娘陪在她的身边,让慈禧有种重回年轻时候的感觉,看到合适的人选就想着给这些姑娘们配对,一方面是为了维护队皇权的控制,拉拢朝中大臣;另一方面以婚姻来缓和满汉臣子之间的矛盾。
慈禧赐婚在她自己看来是种恩赐,哪怕男方有订亲的人都要人去退婚,像她大权在握的时候,曾给溥仪的父亲载沣赐婚,许配的就是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荣禄的女儿。
当时载沣的生母还在世,听闻这个消息后跑进宫中想要慈禧不要这样做,人家女孩都定了亲了,现在又要去退掉,在封建社会这不是硬生生的把人家往死里逼。
但慈禧非要这样干,消息传出去后,载沣的未婚妻直接选择自尽,而瓜尔佳氏在嫁过来后生下了溥仪。
面对皇室宗亲,慈禧敢直接赐婚不顾人家的意愿,但是在面对袁世凯的时候,慈禧却没有了那么强硬的态度。
袁克文出生的时候,袁世凯在朝中的地位还没有那么高,朝中有不少人都弹劾他,是李鸿章感觉他这个人可以,力排众议让他继续留在朝鲜。
他是袁世凯在朝鲜,耐不住寂寞,和当地女子生下来的孩子,对于这个女子,袁世凯不见得有多么宠爱,但是这个儿子他却疼爱的不得了,直接把他过继给自己的大姨太太。
沈氏在很多方面都帮助过袁世凯,两人感情非常好,可惜成婚多年都没有个孩子,看着沈氏因为子嗣问题闷闷不乐,于是袁世凯大手一挥,就孩子抱给了她。
虽然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沈氏对袁克文的爱丝毫不少,别人有的他都有,别人没有的他也要有,袁克文后来能养成和父亲一样风流的性子,跟她的纵容离不开关系。
“克文今天去哪里了?都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来?”来到沈氏房中的袁世凯,迟迟不见儿子过来问好,有些疑惑。
“他今天和几个同学去诗社了,老爷到底是来看我的,还是来看克文的啊!”沈氏在旁边插科打诨,撒娇转移了袁世凯的注意力。
袁世凯还不知道,自己儿子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风月场所的常客,在被自己哥哥带着过去玩后,他就迷恋上了烟花之地,夜不归宿是常有的事,而沈氏自然清楚他的动向,不过在她看来这是男子天性算不得什么,但是让袁世凯知道肯定要被训斥一顿,所以才帮着遮掩。
袁克文在当时被称为民国四公子之一,长得俊俏养眼,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喜欢收藏各种古籍字画,是个风流的翩翩公子,而且他出去寻美色的时候,不论年龄大小,地位如何,都能相处得来。
袁世凯非常看重这个儿子,一门想给他找个好岳家,本来是打算跟严修这个名满天下的学者结成亲家的,但人家瞧不上他家,挑来挑去还没确定好就被慈禧给看中了。
1907年,袁世凯在清政府的地位显著提高,慈禧自然不想放过这么好的人选,想要将自家的侄女和袁克文配对,让家族的荣耀延续下去。
袁世凯心中有着其它打算,他可看不上日薄西山的大清朝,要是哪天就完了,自己这不是被牵连上了,自家还得拉扯着叶赫那拉家族。
袁世凯只稍稍思考一两秒,就皱着眉头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儿已定亲事。”
他唯恐慈禧不相信,编造了儿子从小就和人家姑娘定下来了,只是明面上没有大张旗鼓的说出去。
场面一时静默下来,慈禧目光直直的盯着父子俩,遗憾的叹了口气:“可惜我那侄女和袁家无缘。”
清政府有许多地方都用得上袁世凯,自然不能和他因为这事闹矛盾,如果强逼着两个孩子成亲可能会让袁家心生怨言,而她家的人也不能去当小的。
身为当事人的袁克文在自己的婚事上,并没有决定的权力,只能看着父亲为自己的婚事烦恼,前面说的什么婚约自然是没有的,于是袁世凯就开始翻看看哪家的女儿适合和自己儿子结婚。
得知经常孝敬自己的刘尚文家中有个女儿还没定亲,就赶紧递过去信商量着订个儿女亲家。
刘姌是个温柔贤淑的才女,嫁过来后和袁克文琴瑟和鸣,度过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但是新鲜感过去后,袁克文又开始寻花问柳。
后院里面陆陆续续抬进来五个姨太太,刘姌的心情从悲伤到平淡,后来已经能很坦然的照顾其他女人生得孩子,和袁克文有首尾的女人不知多少,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反正看对眼就春风一度。
虽然袁克文很受袁世凯宠爱,但是父子俩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当初袁世凯要称帝的时候,他就不断劝阻,没能成功反倒让父子情分下降不少。
在袁世凯去世后,他就拿着分得的家产在外面逍遥,他花钱没有分寸,还染上烟瘾,最后沦落到要靠卖自己字画为生。
在逍遥了大半辈子后,42岁的袁克文染了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虽然他家里面没多少钱了,但是袁克文在社会江湖上的地位还是挺高的,既有达官贵人,政界名流,又有道士青楼女子等等前来相送。